其他

哈佛式教育的中国试验之路

作者: 来源:摇篮网 日期:2012-10-22
导读

         北京人大附中食堂,《植物大战僵尸》的开发者格韦茨曼正在和一位哈佛面试官聊天。这场在北京、上海同时举办的“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正是汤玫捷和她的校友一起创办的。”  而汤玫捷个人,则正在用一个奇特的方式,为中国高中生“减压”,并且提示出另一条道路。

  哈佛授课人与中国高中生们

  北京人大附中食堂,《植物大战僵尸》的开发者格韦茨曼正在和一位哈佛面试官聊天。忽然,25个高中生从斜刺里“杀”了出来,站在空地中央,一起开始了舞蹈。

  其他的孩子们,继续吃饭。面对此景,有的惊奇,有的熟视无睹。

  瑞贝卡远远地看着,然后笑了。她告诉我:“我觉得有时候,中国高中生更像美国的大学生。”瑞贝卡是哈佛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主修考古专业,同时还是一位世界级的爱尔兰舞蹈演员。

  屋子里,到处“藏龙卧虎”。来自山东的宋倩钰,今年读高一,但是喜欢古文明研究,已经实地考察了齐国故都和大汶口文化等各处遗址;甘肃天水一中学的甄洁,吹得一手绝妙的葫芦丝。

  类似的“奇人”颇多。千里之外的上海七宝中学,正在举办同一场峰会。那里的高中生,有川剧变脸传人王斯蕾琦,还有15岁就成为了世界记忆大师的张师与,还有曾经徒步穿越戈壁沙漠的王嘉为。

  而哈佛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威连姆、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之父麦克法伦,则会专程前来和这些“小朋友”一起探讨全球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大生产时代的垃圾和污染管理、复杂金融体系的经济稳定、不同国家和种族之间的文化隔阂与冲突避免等等内容。

  这究竟是什么组织?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只会考高分的学生。”哈佛面试官汤玫捷说。

  这场在北京、上海同时举办的“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正是汤玫捷和她的校友一起创办的。英文读作H-silk﹐有“丝绸之路”之意,旨在向中国推行哈佛式教育实验。

  事实上,“哈佛面试官”纯属志愿者性质。尽管,这一职位是由全球最优秀的哈佛毕业生经过激烈竞争而选出的,“但根据哈佛传统,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母校做贡献。”汤玫捷说,“所以,这一职位不仅没有工资,在面试期间,来往的机票,请学生吃饭、喝咖啡的费用,都必须你自己出。”

  这个职位要求颇高。不仅要眼光独到,视野开阔,且绝对不可和留学中介机构有任何瓜葛。

  汤玫捷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专为国际投行提供金融网络服务。

  六年前,还是哈佛一年级学生时,汤玫捷和她的团队就运用了职业手法,从高盛引进了20万美元的投资,创办了每年为期八天的“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按每天单次计算,这也几乎是高盛有史以来,在教育领域中最昂贵的一次投资。

  “除了刷马桶,你在峰会上,可以体会到哈佛新生一年里全部的生活。”她说,“我们把它们都搬来了。”

  “刷马桶,对我的冲击最大”

  2005年,上海女孩汤玫捷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而她自己一脚踏进校园,则经受了人生中最大的冲击。“我们有12个学院,1600人,可以分三组。”她回忆说,“作为新生,你必须选择。是去刷马桶、荒郊野外生存,还是到街边卖艺?”

  这就是哈佛大学,鼎鼎有名的“新生周”。大多数人选择了刷马桶。“因为,它能以最快的速度,让人接近学校。”汤玫捷说。结果,她发现学校所发的清洁工具“简直就是专业环卫水准”。

  有生以来,她第一次认识了那么多的清洁剂和清洁工具。事实上在哈佛,平时学生也可以申请刷马桶。在非教职岗位中,其工资最高,一小时14美元。

  而在夏季,整个哈佛大学没有一个清洁工。因为,这全是新生的事情。“我们一开始,是在学姐学长的带领下干的。”她说,“他们都很优秀,前一分钟还在和你讨论国际政治,后一秒就已经在刷马桶了。”

  学姐学长的要求,十分严格。检查时,水龙头的铜片必须锃亮,马桶盖则要纤毫不染。“女生没有一个扭捏矜持的。为了掏干净,很多人赤膊上阵。”倘若检查不合格,大家都会觉得“很没面子”。

  华灯初上,哈佛大学为新生们准备了无穷的派对、舞会和讲座。坐在水池边,汤玫捷感觉甚为美好。

  哈佛百年的老房子,没有空调,新生每天刷马桶,挥汗如雨。但事后,汤玫捷才知道荒郊野外生存,更为艰苦,“最难的是,他们的任何行动,都不能破坏大自然。每天,要自己掩埋大小便。取火也必须用最自然的方式。饼干袋等生活垃圾一丁点都不许丢弃。”

  结果,这一组同学回来,“身上全是臭的。”汤玫捷那一组立即禁止其入内。“必须把衣服全部脱光,烧掉才行。否则,我们白干了。”

  “新生周”之后,就是“购物周”:学生们可以任意挑选自己的课程。“我是第一次知道,还能如此上课的。”为了吸引学生,哈佛教授们使出浑身解数。有的承诺,课堂上会免费提供甜点;有的干脆保证,考试会很容易。

  一切都是如此新鲜,眼花缭乱。汤玫捷记得“每个讲座,都只听15分钟,就要走人”。作业从来都是晚上10点以后才开写。“由于过度激动,每天都几乎熬到晚上两三点。”

  很快,学生们把帐篷带到了图书馆。在哈佛大学,24小时都是自由的。“这里没有熄灯制度。因为校方觉得,这是轻视学生管理时间的能力。而对于未来的领导者,这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在哈佛大学,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交朋友和竞争”。秋天,在学校餐厅、保龄球馆,以及打扫宿舍的劳动服务中,汤玫捷和于洋洋、李员健、李露诗等三个哈佛新生相遇了。此时,校园里形形色色的学生社团,正忙着招兵买马。

  走了一圈,汤玫捷听了很多介绍,觉得都很有意思。但她也发现,这其中没有社团从事哈佛教育经验的推广。对此,虽然哈佛有着世界上最充沛的资源,但未被妥善利用,她感到很可惜。“为什么不自己创个社团?”她自问。

  “哈佛不只是美国的大学,而是世界的大学。如果只为美国服务,那也不会成为今天的哈佛……把哈佛的学术、课外活动,带到中国,与中国教育相补助……这样的峰会能凝聚一批全国最优秀的高中生,与哈佛最优秀的学生接触……把中国最优秀的学生聚在一起,就像哈佛把全世界最有才华的学生聚在一起……”在咖啡店里,4个女孩越聊越兴奋。转眼间,7个小时过去了,眼前的笔记本,堆满了一条又一条的构想。

  于洋洋,出生于青岛,2岁就来到美国,对于中国教育,印象里几乎是一片空白。只记得7年级曾回国一次,表姐跟她说了自己学校的状况。每天背课本,上课要默写。但在哈佛,同学常聚在一起,感觉特别有热情。她认为,这种经验值得带回中国。对于汤玫捷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

  李员健,成长于北京。她发现哈佛的小班授课,可以与知名教授近距离接触,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新体验。当时汤玫捷对此显得很兴奋,连带也带动了大家。此外,哈佛的学生喜欢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但中国缺少这种风气。如果能给学生们这种平台,他们可以在课外学到更多事物。

  几个人说干就干。“我在哈佛大学第一年的生活,基本都围绕着峰会。通宵熬夜到第二天早晨八点,每周都会有。”汤玫捷后来回忆说。

  哈佛大学给予了汤玫捷和同伴极大的支持。峰会的组委会拥有和哈佛大学自身一样的全美非营利性待遇,这在哈佛的众多机构中是相当罕见的,也给峰会的筹集赞助带来了许多可能。

  筹备资金的时间有限,如何找到志同道合的赞助者?如何说服他们这有助企业形象?在当时,可说是最大的压力。

  经过研究,她们发现高盛基金会近年大力投资中国大学教育,并在美国资助高中生培养领导力与创业精神,这与她们的目标相符。此外,有一位顾问团成员是高盛驻中国代表,本身也是教育工作者,帮她们递上了计划。3月份春假,汤玫捷与高盛基金的伦敦总部有个电话会议的机会。“这次交流,可说是成就成,不成就不成。”汤玫捷说。

  春假前,4人把电壶带进图书馆,每晚煮咖啡。先查出高盛基金会近期所有投资数字,逐案分析。用1个星期,写出了1份100多页的报告。电话会议后,高盛基金回应,这类活动是基金会一直想在中国进行,却始终没开始的事。接下来,提案改写了五六次。尽管金额较高,但包括哈佛大学前校长在内的顾问团都纷纷对这一活动给予支持。

  2006年仲夏,汤玫捷接到电话,8天的活动,得到每年20万美元的赞助。以单天计算,可说是高盛对教育最高的投资纪录。“虽然幸运,但我们当年想把事情做得更专业的热情,是许多其它机构无法比的。”她说。

  论坛热议: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