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或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作者:董静文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2-10-17
导读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黎蕾、袁非、徐格致等共同发表文章,旨在探讨同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指导下的光动力疗法对慢性或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同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联合OCT指导的半剂量光动力疗法对CSC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且安全。该文发表在《中华眼科杂志》2012 年第48卷第2期上。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黎蕾、袁非、徐格致等共同发表文章,旨在探讨同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指导下的光动力疗法对慢性或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同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联合OCT指导的半剂量光动力疗法对CSC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且安全。该文发表在《中华眼科杂志》2012 年第48卷第2期上。

  该研究采用病例系列研究方法,选择18例(20只眼)已确诊的CSC患者,病程1~24个月。采用同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联合频域OCT检测,根据检查图像中显示的活动性病变(定义为局灶性或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荧光素渗漏、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域内的色素上皮脱离)进行半剂量光动力治疗。治疗后随访6~20个月,观察患者病变区结构和功能改变。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CFT)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后BCVA与CFT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细胞层内外节连接部(IS-OS)和视网膜外界膜完整眼与IS-OS和视网膜外界膜不完整眼的BCVA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显示,18例(20只眼)患者经光动力治疗后3个月BCVA为0.72±0.32,末次随访时为0.78±0.29,分别与治疗前BCVA(0.35 ±0.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444,6.883;P<0.05)。末次随访时的BCVA与治疗前相比,有15只眼(75.0%)视力提高,5只眼(25.0%)视力不变。患者治疗后1个月CFT为(193.3±30.6)μm,治疗后3个月为(194.9 ±28.3)μm,末次随访时为(190.6±33.7) μm,分别与治疗前(369.0±120.9)μ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36,-6.826,-7.316;P<0.05)。患者末次随访的BCVA与CFT无相关性(r=0.166,P>0.05);而光感受器细胞IS-OS和视网膜外界膜完整眼与不完整眼的BCV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 <0.05)。所有患者治疗后1个月视网膜下积液均吸收,随访期间病变无复发。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