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疑难危重疾病诊疗中心,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自2003年至2013年间共收治11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在免疫内科规范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共行154例次外科手术及微创介入干预治疗,其中外科手术治疗69例次、微创介入治疗85例次,共处理211个病变部位,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死亡率1.7%,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讯 (记者 郭晶)作为全国疑难危重疾病诊疗中心,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自2003年至2013年间共收治11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在免疫内科规范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共行154例次外科手术及微创介入干预治疗,其中外科手术治疗69例次、微创介入治疗85例次,共处理211个病变部位,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死亡率1.7%,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主动脉、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相应受累部位缺血表现。该病好发于年轻女性,亚洲人常见,是我国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故又称“东方美女病”。因其以全身大、中血管病变为靶点,常引起病变血管狭窄、闭塞或扩张,引起受累脏器缺血、梗死,最终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或出血、休克,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由于该病的病程较长,且呈慢性进展性,常常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
多发性大动脉炎主要分为头臂型、胸腹主动脉型、肾动脉型和混合型四类。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头臂型主要表现为脑或上肢缺血,严重者可导致脑梗、偏瘫;胸腹主动脉型主要表现为严重内脏或下肢缺血症状;肾动脉型或混合型,可表现为严重的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若累及主动脉瓣和冠状动脉则会危及患者生命。虽然大多数患者早期可通过积极的内科治疗使病情得以缓解,但仍近有约1/3的患者,因为器官缺血或动脉瘤形成,而需要进行相应的外科干预治疗。
随诊医学的进步,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影像学技术的革新和发展,该病的诊断水平得到了良好的保证,但是对于如何通过外科手术或微创介入治疗,处理狭窄或闭塞的动脉,恢复动脉血供,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缓解患者症状和延长其寿命,一直是多发性大动脉炎综合治疗的难点。加之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导致自身免疫力低,对手术环境无菌化程度要求高等因素,都无形中增加了外科治疗的难度。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北京协和医院打破学科壁垒,积极组织多科会诊,发挥协和医院血管外科、麻醉科、风湿免疫科、重症医学科等各科室的整体优势,力求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21岁的云南姑娘小丁就是来协和就诊的患者之一。由于多发性大动脉炎早期症状少、难以确诊,小丁被诊断为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随时有破裂、大出血致猝死可能,亟须手术治疗。她当时缺血严重,情况非常危急,必须躺着才能维持正常生活。血管外科副主任李拥军教授立即组织风湿免疫科会诊,反复沟通患者病情,提出了一套详尽的综合治疗方案。最终,小丁接受了行腹主动脉-双肾动脉搭桥术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并成功出院。据李拥军教授介绍,血管外科医生至今还坚持给小丁寄药,叮嘱她要定期回来复查。包括小丁在内,仅2013年就有39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了外科手术或微创介入治疗。
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积极整理研究成果,受邀参加了亚洲血管外科交流会、全国血管外科年会、北京市血管外科年会等行业学术交流会,进行经验交流和推广,并获得同行认可。未来,血管外科将进一步加强同各个科室的协作,积极探索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有效治疗手段,体现协和医院多学科协作的良好成果。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