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

医生不清楚的事儿,能否去问明白

作者: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09-27
导读

         秋风袭来的天气,我因糜烂性胃炎,住进了某“特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我是一位老年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在治疗胃病的同时,也请了该院的神经内科医生会诊。会诊后,医生写了会诊意见,部分内容如下:① 查脑CT、叶酸、B12; ② 某某注射液多少mg,1次/日。

关键字:  读者来信 

  秋风袭来的天气,我因糜烂性胃炎,住进了某“特大型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我是一位老年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在治疗胃病的同时,也请了该院的神经内科医生会诊。会诊后,医生写了会诊意见,部分内容如下:① 查脑CT、叶酸、B12; ② 某某注射液多少mg,1次/日。

  会诊回来,我把会诊报告交给我的管床医生。她看了以后问我:“某某注射液 1次/日,是1次还是2次?”原来,手写的会诊意见中的“1”带了一个连笔小尾巴,很像“2”。当时,我觉得这个事儿事关重大,不能随便猜测,所以我就老老实实说不知道。

  当天下午,医生就给我加了一瓶“某某注射液”的输液,医嘱为2次/日。同时,我还收到脑CT检查单和护士发的1片叶酸和1片B12。

  第二天,我要了“某某注射液”的说明书,说明书上明确指出:每天最多输1次。于是,我找到了我的管床医生,给她看了说明书,她更改了医嘱。

  这是一种扩张脑血管的药物,剂量加倍使用会有什么结果呢?

  输完液之后,我又去找了给我会诊的医生,询问会诊意见。

  “查脑CT、叶酸、B12是什么意思?”

  医生解释说:“就是检查脑CT、检查叶酸、检查B12”。

  这时,我恍然大悟!会诊医生写的会诊意见语法没有错,是管床医生把会诊意见理解错了。

  我在想,医生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为什么不去问问清楚?为什么不去查查清楚?语法问题,也不应该成为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的问题呀?

  我感觉,我这个患者太累了,不但要治病,还要去操心医生下医嘱的事情,要是我什么都不问、什么都不懂呢?又会是怎样的结果?

  出院后,我把此事反映到了她的上级医生那里,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让她增强责任心、提高技术水平、避免再次发生错误、健康地成长,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医生!这是医生的职责所在!这是广大患者的衷心期盼!

  一名老年病患者

  2012年8月17日

  ■编辑有话说

  这是本报《医学人文》栏目编辑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位读者不是我们的医生,而是接受医生治疗的患者。

  这位患者在来信中说,“刚看到贵报刊出的《医学人文》栏目,感觉非常好!那些令人感动的医患故事,我没有赶上。我有一些住院期间的亲身感受,是否也能写成文章发表呢?只是希望对医生有所帮助,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坦白讲,这真不是一个令人感动或令人愉快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也不符合我们报纸一直以来以维护医生尊严和利益为己任而进行选稿、约稿的标准。但这次为什么要拿出来、放在这里呢?

  由于从事医学编辑记者这份工作的缘故,我可以时常采访到一些令我尊敬的医学大家或者专家们。在采访他们时,我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专家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专家曾经讲道,“我们的前辈、著名临床医学家张孝骞教授在晚年时还多次说,做医生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做医生,你手里握着的是人的生与死,怎么能不紧张和小心?!现在很多医生在执行上级大夫医嘱或请其他科室大夫会诊时,不经思索就盲目执行,这都是犯了‘先入为主’的大忌。”

  老教授讲这些时的情绪竟是极激动的,我想那是因为他对年轻医师爱之深、责之切吧。而我们把这个故事放在这里,也是出于同一种情感和考虑。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