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

“输液依赖症”后患无穷

作者:闫鑫 来源:西部网 日期:2012-09-26
导读

         一般来说,治疗感冒发烧有口服、打针、输液等至少三种方式,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最危险”。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输液依赖症
 

  一项来自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谨慎使用抗生素”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普通感冒不用挂吊瓶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患上了普通感冒,却非要让医生输液不可,似乎以为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意义的治疗。专家提醒,普通感冒滥用输液治疗,无疑是用大炮打蚊子,没有必要。

  一般来说,治疗感冒发烧有口服、打针、输液等至少三种方式,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最危险”。其实普通感冒即鼻塞、流鼻涕和打喷嚏,一般是不需要静脉输液的。对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发烧,最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口服解热镇痛药物,不抽烟,缓解感冒症状。如果病人出现了咽炎、喉炎、气管炎等症状,且合并全身发热、血压升高时,建议给予适量口服抗菌药治疗,必要时医生可视情况为患者静脉输液。

  陕西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专家提醒,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相反,过度输液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无论是输液前未做无菌化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还是输液时溶液稀浓、输液快慢不当,都可能给人体带来危害。当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长期输液,就可能对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造成损伤。同时,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滥输液会有生命危险

  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李凤侠告诉记者,预防胜于治疗,尤其是面对小儿感冒发烧要遵循“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原则。孩子生病后尤其是普通感冒合并发热,一般不必输液,也不必随意静脉注射抗生素。

  现在有很多家长认为输上液,孩子的病就万事大吉。殊不知,输液见效快,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也快。一般来讲,输液后的30分钟,最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皮丘疹、恶心、呕吐等,严重的可出现憋气、呼吸困难、心率快,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判断,不能及时抢救,极易发生生命危险。同时,由于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当大、小病都依赖输液时,会增强病菌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她呼吁,社会应加强输液安全和用药安全知识宣传,加大对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行医的检查监管。作为家长应多学习掌握一些医学常识,树立科学就医观念,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多一份保障。

  转变用药观念最重要

  记者了解到,其实,我省近两年在控制抗生素滥用方面已做出很多尝试。据省卫生厅相关人士介绍,去年以来,我省各级医院对医务人员用药量、抗生素使用量、抗生素中青霉素使用量、患者自费比例等指标每月进行排队,以杜绝不合理用药,这对滥用抗生素、滥检查的医生是一种警示。

  今年8月,被称之为我国“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而从本月起,“全国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全面启动。我省各地的社区、学校、农村、机关均围绕“谨慎使用抗生素”等主题开展了公益宣传。

  业内专家指出,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宣传科普知识,有必要让群众对于相关病症和治疗有正确的认识。其次,对医生的宣传教育和及时培训也是很有必要的。必须看到,“挂水依赖症”不是一个医疗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地去努力,宣传层面的,改革层面的,包括从大家心理调整的层面面对过度输液所带来的重重隐患,无论是医者还是患者,用药观念转变已是“箭在弦上”。(记者闫鑫)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