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整理压榨后的垃圾。在我国668座城市中,2/3已成为“垃圾围城”。黄小山建立绿房子的初衷也是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强制垃圾分拣的平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也应当为垃圾处理尽一点义务。
黄小山在分拣垃圾;
志愿者在整理压榨后的垃圾。
在我国668座城市中,2/3已成为“垃圾围城”。这些垃圾埋不胜埋,烧不胜烧,不断对环境造成污染。上世纪末,我国开始意识到合理分类对垃圾减量的重要性,进入新千年,垃圾分类却仍未见明显成效。面对垃圾分类这场攻坚战,不少人曾为之努力。其中,一名住别墅、开林肯、打高尔夫的律师,逐渐跻身民间环保人士的排头兵位置。在与垃圾的这场战役中,他进过看守所,也曾受政府之邀出国考察,还在垃圾分拣台前虚脱。以“驴屎蛋儿”的网名而闻名的民间环保人士黄小山,如何看待垃圾分类,他又在如何践行着环保之路?本期,《生命时报》记者带您走进“驴屎蛋儿”的环保生活。
走进黄小山的“绿房子”
灰色屋顶,实木色墙身,绿色窗棂,宛若童话森林里的小木屋。这是黄小山设计建造的位于北京昌平小汤山一处别墅区的“绿房子”,即一个人工垃圾分拣站,将从附近居民家中收集来的各类垃圾进行分拣、压榨,最终按类别交由相关部门处理。门前摆放着四个垃圾桶,桶上分别标注着填埋垃圾、焚烧垃圾、有害垃圾、堆肥垃圾。“这是绿房子最终要配出的‘四类菜’,也是垃圾分类的第一步。”黄小山说,这样才能与政府的分类运输、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有效对接,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的完整链条。这座绿房子获得了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的肯定,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绿房子”有两个房间:一间进行干垃圾分类,屋子中间摆一个金属材质的干垃圾分拣台,每个垃圾投放口处分别标注着“纸类”、“成型塑料”、“玻璃”、“金属”、“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散塑料”等;另一间屋子进行湿垃圾分拣,工作人员戴着手套、口罩,穿着工作服,先将湿垃圾倒在一条传送带上,拣出塑料、纸张等可回收和有毒垃圾,分别扔到身后的两个垃圾桶内,其余的剩饭菜、烂水果、粪便等垃圾则随着传送带进入压榨脱水设备。最后压榨成的黑绿色垃圾将被运送到昌平区堆肥厂,污水排入地下污水管道。
据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统计,9月1日,“绿房子”垃圾分拣设备正式运营的第一天,共处理464公斤生活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60公斤,脱掉垃圾中的水分173.60公斤,最终实现垃圾减量233.60公斤,减量率达到50.30%。最后剩余厨余垃圾288公斤,在进行压榨处理后,被送往堆肥厂进行再利用。
我国垃圾分类刚起步
“厨余垃圾脱水,是垃圾减量的关键。”黄小山表示,北京每年产生1.6万吨垃圾,其中有1万吨左右是厨余垃圾,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造成厨余垃圾中水分很高,这样的垃圾不适合焚烧,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例如,在对氯乙烯等含氯塑料的焚烧过程中,如果焚烧温度低于800℃,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致畸、致癌物二恶英。
所以,垃圾不分类,坚决不焚烧。黄小山认识到这一点,是在去日本考察之后。在那之前,他坚决反对垃圾焚烧。2009年,北京市政府要在他家附近建立垃圾焚烧厂,他坚决反对,开始了垃圾维权。不久,北京市政府邀请他去日本考察垃圾焚烧。在日本,他看到干净整洁、坐落于城市中心的垃圾焚烧厂,意识到垃圾焚烧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垃圾可以进行焚烧处理,但前提是进行严格的分类。日本市民严谨有序的垃圾分类习惯,给了黄小山深深的震撼。“每天早上9点,你会看到街边的绿树下,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装满同样类别垃圾的透明塑料袋。9点半,这些垃圾袋就会全部消失,集中被环卫工人运走了,整个城市又恢复整洁。”黄小山告诉记者,日本实行垃圾日历制度,每天投放不同类别的垃圾,并且定点投放,过期不候。
这种习惯不是一两天能养成的。黄小山建立绿房子的初衷也是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强制垃圾分拣的平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也应当为垃圾处理尽一点义务。”
扔垃圾,最关键要干湿分离
今年3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北京广泛开展;7月,广州也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社区行动,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得如火如荼,贴有分类标识的垃圾箱遍布街头和社区,宣传语和横幅也随处可见。然而,“里面的垃圾并未分类,每个垃圾桶里装的东西没区别,湿的、干的、可回收、不可回收,黏糊糊地混在一起。”黄小山说。
垃圾分类最关键是要“干湿分离”,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把菜叶菜帮、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厨余垃圾单独装袋并投入“厨余垃圾”筒内;把纸类、塑料类、电子电器类、玻璃类、金属类等可再利用资源,投入“可回收物”垃圾箱;其他废弃食品袋、废弃纸巾、坚果壳等则应投入“其他”垃圾箱,然后环卫部门再将垃圾分车运走,分类存放,最后相应进行堆肥、焚烧、填埋处理。这是目前垃圾处理的最佳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