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功能性胃肠病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杨云生 来源:2012CCDD 日期:2012-09-25
导读

         近日,在2012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上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杨云生教授向与会者发表了题为《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的演讲。

杨云生
 

  近日,在2012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上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杨云生教授向与会者发表了题为《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的演讲。

  对于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诊断,目前多应用罗马Ⅲ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FGID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在东西方之间、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不完全一致,在性别、年龄构成、重叠症状、检测正常值范围、医生对诊断标准的理解和诊治流程上均有一定差异。

  研究方法进展 除FGID相关症状学诊断、临床多样性、发病率等研究外,近年来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为阐明FGID与胃肠动力关系、脑-肠相互作用等提供了新依据。

  高分辨率固态胃肠道动力检测设备已发展到三维时代,磁共振技术已应用于排粪造影检查等,新型内镜技术如荧光内镜、共聚焦内镜等则有助于功能性疾病与器质性疾病的鉴别。

  药物治疗及其他疗法进展 FGID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得到补充。新药研发不仅关注可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的药物,同时也关注涉及一系列FGID可能机制的治疗药物。

  生物反馈治疗积累了更多临床经验,恰当的适应证选择可获得更好疗效。躯体传入神经电刺激可能通过中枢通路,如胸髓神经元的活化改善内脏运动和敏感性。

  中国研究的意义 在罗马Ⅲ标准中,来自于亚洲的资料只占到了2%,FGID的发病、病理生理和治疗学等方面存在一定东西方差异。

  因此,在国内开展具有地域、民族、饮食文化等特点的流行病学调查,针对中国人群设计科学合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及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针灸治疗研究等,将为FGID的认识和防治、更具代表性的罗马Ⅳ国际标准等,提供中国的高级别研究资料,这一点意义重大。

  2012CCDD专题链接:http://zt.cmt.com.cn/zt/2012CCDD/index.html

  阅读更多消化肝病科内容请点击:http://gi.cmt.com.cn/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