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名颅咽管瘤手术患者即将出院,3月26日,记者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获悉,该院的颅咽管瘤手术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将申报明年的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随着两名颅咽管瘤手术患者即将出院,3月26日,笔者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获悉,该院的颅咽管瘤手术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将申报明年的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奇怪了 9岁男孩只有4岁骨龄
一周前,11岁男孩小雨和9岁男孩小天在省一院神经外科接受了儿童颅咽管瘤切除手术。入院前,两个男孩都出现了明显的症状。
两人的主治医生、该院神经外科医生陶维华介绍,入院时小天骨龄测试的结果显示,他的骨龄水平只相当于4岁儿童。而另一个患者小雨则出现了多饮多尿的症状。“11岁大的孩子,每天喝水要喝纸杯20杯以上。”陶维华说。
陶维华介绍,儿童颅咽管瘤尽管是良性肿瘤,但会不断生长,会引起儿童内分泌紊乱,部分孩子会因此导致发育迟缓,生长发育障碍。如果持续生长会压迫视神经,给孩子带来视力视野障碍,导致视物模糊,视野变窄,出现多饮,多尿的症状。再继续生长,会引起患者脑积水,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如果不及时介入治疗,最终的结果,会导致死亡。
“很多云南贫困地区的患儿,在出现早期症状但还能够承受时,都不愿意来治疗。都是到出现严重生活障碍的时候,才来就诊。到这个时候,孩子的肿瘤一般都生长到比较大了。”这次手术的两个孩子肿瘤分别已经长到了3cm和2cm。
啥病因 颅咽管瘤是先天性的胚胎残留
颅咽管瘤尽管属于良性肿瘤,先天性的胚胎残留,不一定生长,发病的高峰在10—13岁,或者55—60岁。目前,还没有找到明确的发病原因,脑部CT和磁共振是发现这种肿瘤的最有效方式。
但肿瘤位置特殊,位于颅内较深的位置,周围有视神经、颅内动脉、大脑前动脉、下丘脑等重要的结构组织。这些组织在手术中一旦受到任何损伤,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昏迷、瘫痪、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激素紊乱,严重时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陶维华介绍,这类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致残率和致死率都较高。但因为儿童颅咽管瘤属于良性肿瘤,如果能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很多患儿是可以得到治愈的。
咋手术 前纵裂终板入路让肿瘤充分暴露
由于肿瘤生长部位位于颅内较深的位置,从眉心入路进入,还有五六厘米。从头顶入路进入,还有六七厘米才能到达肿瘤。手术中如何使肿瘤尽量充分暴露,也成了手术团队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既要把肿瘤切除干净,又要避免对重要结构的损伤,保证患者的生存。
“以前我们多采用从两个大脑半球之间进入,切除肿瘤,但带来了问题是两个大脑半球之间的信息交流出现障碍,患儿手术后会出现缄默、痴呆等症状。”陶维华说,从2010年省一院神经外科手术团队采用新技术,开颅后从前额双侧大脑半球之间进入,经前纵裂终板入路切除肿瘤。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发现这种方式不仅对肿瘤的暴露最充分,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
神经外科主任赵建华介绍,由于颅咽管瘤位置在颅内较深的位置,加之周边有众多重要神经,包括视神经、颅内动脉、大脑前动脉等,一旦手术时损伤,将引起昏迷、残疾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若切除不干净,肿瘤将复发,需要再一次手术;若要切除干净,必须要避开众多神经,减少并发症,还要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手术难度相当大。”
目前,云南省一院是云南省进行颅咽管瘤手术最多的医院。
“10余年来,省一院已经治疗280多名患者,特别是2000年来,我们采用前纵裂终板入路手术方式,让肿瘤暴露充分,手术效果颇佳。”省一院神经外科赵建华主任说,“我们的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理想,无严重并发症,达到了预期目的。我们正在准备申报明年的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