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人工踝关节置换74例的并发症防范

作者:宁波大学宁波第一医院骨科宁波市骨科研究所毛宾尧 王毳 李新春等 来源:武汉国际骨科高峰论坛论文汇编 日期:2012-09-22
导读

         规范施术、植骨和早期负重等,是防范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目的  探讨人工踝关节置换的并发症防范。

  方法 自1998年10月~2011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类风关74例(其中伴距骨体顶部局限性坏死2例和胫骨骨折并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广泛肌切除后距下关节融合1例)。男49例,女25例;平均年龄56.8岁(28~68岁)。

  结果  本组74例获平均8年10个月随访(2年10月~13年8月)。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和步态分析,术前踝关节功能63分(61~74)13例,47分(30~60)43例,16分(0~29)18例。术后效果优(85~100)39例,良(75~84)32例,可(60~74)2例,差(59分以下)1例。优良率95.9%。术前、术后疗效按Kofoed评价以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著意义。术前步态49例均为跛行步态(负重相>55%);术后正常步态(15%~45%周期内)24例,轻微跛行(站立相45%~55%)22例,跛行(负重相>55%)3例。术前、术后步态分析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P<0.01,有统计学显著意义。X线检查显示植骨部与假体间固定良好,植骨成活。

  结论  规范施术、植骨和早期负重等,是防范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专题报道!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