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承办的全国骨关节与风湿病暨第三届武汉国际骨科高峰论坛于2012年9月7-9日在武汉隆重召开。结果表明,高位颈椎椎管内肿瘤根据肿瘤在椎管内外的部位制定个体化手术入路能显著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对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
目的:探讨累及颈1、2椎水平的椎管内肿瘤的手术人路、切除方法和内同定重建技术。方法:1999年4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18例累及颈1、2椎水平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20~83岁,平均42.3岁。其中神经鞘瘤9例,神经纤维瘤2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病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18例均有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压迫症状。根据Asazuma分型,I型4例,ⅡA型5例,ⅢA型3例,ⅢB型4例,Ⅳ型2例。根据肿瘤在椎管内及椎管外部分的不同位置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肿瘤椎管内部分如位于脊髓后侧,选择切除椎板的后侧入路,肿瘤椎管内部分如位于脊髓外侧,选择切除一侧椎板和椎弓根的后外侧入路,椎管内部分位于脊髓腹侧,选择经口咽前侧入路。肿瘤椎管外部分位于椎间孔内或椎间孔外距硬膜囊外缘小于5cm,可采用后侧入路,如肿瘤椎管外部分超过椎间孔且距硬膜囊外缘大于5cm,采用前外侧入路。根据肿瘤椎管内外所累及的区域整合出最终的手术方式。所有病例均采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进行内固定重建。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2个月。行单纯后路手术5例。单纯后外侧手术7例,后外侧联合前外侧手术4例,经口咽入路2例。所有病例均彻底切除肿瘤,其中7例术中切断载瘤神经,1例结扎单侧椎动脉。良性肿瘤无一例复发。1例恶性肿瘤复发。术后1例神经症状加重,最后一次随访神经功能有部分恢复。其余17例术后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1例最后一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0例术中未破坏寰椎融合至颈1,8例切除寰椎后弓和部分侧块行枕颈融合。18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一例内固定失败。结论:高位颈椎椎管内肿瘤根据肿瘤在椎管内外的部位制定个体化手术入路能显著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对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