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儿童腹泻亦或是过敏带来的“伤”

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 李在玲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09-18
导读

         患儿女性,6个月,因“腹泻2个月”于2011年5月入院。儿童过敏性腹泻主要根据临床表现与对治疗的反应诊断,须注意与感染性腹泻鉴别(表)。

关键字:  儿童腹泻 | 过敏 

儿童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食物过敏较常见。引起婴幼儿过敏的常见食物有牛奶、鸡蛋、花生、鱼、虾、小麦、大豆和某些水果等。85%对牛奶、鸡蛋、小麦、大豆等过敏的患儿在3~5岁后可逐渐对其耐受;但对花生、坚果、海鲜等的过敏可能终身存在。

  病历简介

  患儿女性,6个月,因“腹泻2个月”于2011年5月入院。

  现病史 患儿为诊断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2个月前因母乳不足添加配方奶粉后出现腹泻,大便5~6 次/天,为黏液便或水样便,时而带血丝,于当地医院为“细菌性痢疾”,口服头孢克肟7天后腹泻好转,停药3天后再次出现腹泻,给予头孢克肟、多粘菌素、磷霉素、阿莫西林等治疗1个月余,腹泻无明显好转。发病以来无发热、呕吐、纳差、惊厥等症状,小便正常,夜间睡眠差,常有哭闹。无腹泻患者接触史,家中环境干净,奶具消毒及时。

  既往史、家族史及个人史 患儿母亲有食用海鲜过敏病史,父亲有过敏性鼻炎。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 体温 36.3 ℃,呼吸20 次/分,心率110次/分,体重7.5 kg,身长69 cm。精神反应好,面部、躯干部皮肤可见点状斑丘疹。双肺呼吸音对称,未闻及干湿公式音。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活动正常。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可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肛周红,无肛裂。直肠指检未及包块,肛管光滑,手套未见血迹。无脱水征。

  问题 该患儿的腹泻可能由什么引起?为什么?如何治疗?

  儿童食物过敏的基本知识

  食物过敏可在正常儿童中发生。引起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常见食物有牛奶、鸡蛋、花生、鱼、虾、小麦、大豆和某些水果等。其中,鸡蛋的卵类黏蛋白、牛奶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花生中致敏蛋白Ara h1和Ara h2被认为是主要致敏原。人体胃肠道完整的黏膜屏障可限制大分子过敏原进入。婴儿消化道黏膜柔嫩且易受损、肠道通透性高、消化道屏障功能差,故婴儿易发生食物过敏。

  儿童食物过敏具体可分为3种类型(表1)。

儿童腹泻亦或是过敏带来的“伤”

  诊断

  儿童过敏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过敏性腹泻的和治疗

  诊断

  儿童过敏性腹泻主要根据临床表现与对治疗的反应诊断,须注意与感染性腹泻鉴别(表2)。

儿童腹泻亦或是过敏带来的“伤”

  婴儿对乳糖不耐受的情况较常见。当婴儿不能产生足够消化乳糖的酶时会使乳糖在肠道内聚积,这些乳糖在细菌作用下分解成有机酸分子,使肠道内渗透压增加,体内水分渗透至肠道内而造成腹泻。这时大便主要表现为水样便,还可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乳糖不耐受又分为原发性乳糖不耐受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前者为遗传代谢性疾病,出生后即可出现,相对少见;后者可因病原体(如轮状病毒等)感染肠道后出现继发性小肠绒毛上皮的乳糖酶分泌不足而引起。简单的检查有助于诊断。进一步确诊须行小肠黏膜活检或氢呼气实验。另外,若服用无乳糖奶粉后腹泻好转,也说明患儿的腹泻由乳糖不耐受引起。

  治疗

  药物治疗 其目的是对症处理,可给予黏膜保护剂或益生菌等。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等)效果不好,不建议使用。

  饮食治疗 一旦明确过敏原,就要在食物中将之去除;为保证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须用替代品代替回避的饮食。例如,若患儿对牛奶蛋白过敏且需配方奶喂养,可予深度水解蛋白的配方奶或氨基酸配方奶喂养。现有许多种针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奶粉,其大体分为部分水解蛋白奶粉、深度水解蛋白奶粉(乳清蛋白或酪蛋白)、氨基酸奶粉、其他动物奶来源奶粉(羊奶奶粉等)、豆奶粉。须根据患儿过敏的轻重程度选择不同的奶粉代用品。但其他动物奶来源的奶粉和豆奶粉含有与牛奶蛋白相同的抗原决定簇,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也可能对其过敏,故不推荐将其作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代用品。

  并非患儿对某种食物过敏就一辈子不能吃该食物。儿童期尤其是婴儿期的食物过敏并非终身的,不同过敏原情况不同。85%对牛奶、鸡蛋、小麦、大豆等过敏的患儿在3~5岁后可逐渐对其耐受;但对花生、坚果、海鲜等过敏的患儿其过敏可能终身存在。

  病例解析

  需要的辅助检查 患儿入院后行血、尿、便常规检查及血清牛奶蛋白特异性检测和大便培养。

  诊断及其依据 患儿为慢性腹泻,生长发育未受影响,腹泻出现在添加配方奶粉后;家庭环境干净,奶具消毒及时,除腹泻外无其他伴随症状;有过敏家族史;查体除皮肤有皮疹外无其他异常体征;抗菌素治疗无效;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大便常规:白细胞15个/高倍镜,红细胞10个/高倍镜;大便培养阴性。虽大便常规异常,但其病史和体征均不支持肠道感染和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根据大便性状考虑牛奶蛋白引起的小肠结肠炎可能性大。

  治疗及其转归 患儿回避牛奶蛋白,改为氨基酸奶粉替代治疗2周后腹泻明显好转;血清牛奶蛋白特异性检测回报阴性;行牛奶蛋白(20 ml)激发试验24小时后再次出现腹泻,明确牛奶蛋白介导的小肠结肠炎诊断。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