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非传统的人道危机相互交织。我们既要面对局部战争、武装冲突、自然灾害等传统的人道威胁,更要应对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粮食、水和能源危机、公共卫生、恐怖主义、核威胁、人口迁移等非传统的人道挑战。 人道工作与各类安全问题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水资源安全”、 “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卫生安全”等,人道工作已经被上升到包括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高度,人道工作和安全议题挂钩成为全球化现象。
一、全球人道事业和红十字运动的发展与趋势
传统与非传统的人道危机相互交织。我们既要面对局部战争、武装冲突、自然灾害等传统的人道威胁,更要应对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粮食、水和能源危机、公共卫生、恐怖主义、核威胁、人口迁移等非传统的人道挑战。
人道工作与各类安全问题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水资源安全”、 “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卫生安全”等,人道工作已经被上升到包括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高度,人道工作和安全议题挂钩成为全球化现象。
人道工作与可持续发展议题日趋紧密。在 一个国家内部,许多人道危机往往与一国所面临的发展危机如资源匮乏、高失业率、贫富差距拉大、公信力缺乏等不可分割;人道工作也与一个国家的中长期社会经 济发展不可分割。人道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国家实现减贫、促进发展和稳定政局的三重目标。在国际社会,人道援助已被纳入包括可持续发展、千年发展目标、气 候变化等在内的更广泛的全球发展议程。
国际人道援助资金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OECD)的统计,过去十年间,在OECD国家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中,人道援助资金从2001年的30亿美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131亿美元,占比从2001年的5.5%提高到2010年的8%。资金持续增长既表明各国加大了对人道援助的重视程度,更体现了全球人道需求的急迫和巨大。
二、中国人道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为人道事业和红十字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由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成功转型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十年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年均增幅达9.8%,2010年经济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在减贫方面,中国是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也是减贫人数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有5亿多人摆脱了贫困,贫困人口比例从84%下降到13%;中国还是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进步较快的国家之一,从1980年的0.404上升至2011年的0.687,在参与排名的187个国家和地区中居于101位,已迈入中等发展水平国家行列。同时,过去三十年还是中国不断开放和融入国际社会的三十年,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参与全球政治安全、经济发展、人权和社会发展等领域事务。这一切,为人道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济、物质、文化和社会基础。
过去30多年,中国的人道工作理念和内容不断丰富,从以救灾备灾、紧急救援、应急救护为主导,逐步扩展到减贫、改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保障妇女儿童权利等社会救助领域,以及生命安全和健康促进领域。同时,中国也开始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参与国际人道合作和援助行动,在人道领域的对外援助资金近十年来持续上升。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在人道领域的对外援助资金从2000年的约597万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8692万美元,增幅近15倍。
虽然中国在人道事业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但依然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一是严重的自然灾害频发。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分布广、频率高。《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三分之一发生在中国。
二是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收入水平仍排在一百位左右。在一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如何让更多的人共享发展成果,扩大社会保障的力度和覆盖面,缩小各类差距,责任重大,而复杂程度也可想而知。
三是社会包容度有待提升。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被削弱和破坏。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诚信和道德危机,利己主义的蔓延以及博爱奉献精神有所淡薄,这些问题都考验着我们应对的智慧、能力和信心。
三、中国红十字的现在与未来
自1904年诞生,一百多年来,中国红十字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既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也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国际性公益组织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得力助手。
在体制层面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红十字事业。自1994年起、两任国家主席都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由国家最高领导担任名誉会长的社团组织。
在法律层面上,1993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红十字工作有了法律保障;在救灾备灾方面,中国政府陆续颁布了超过30部与减灾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在无偿献血、公益捐赠、艾滋病防治、器官移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事务上,中国政府也相应出台了包括《献血法》、《公益事业捐赠法》、《艾滋病防治条例》、《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条例。
在政策和战略层面上,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社会救助、国际人道援助等均纳入中国政府的“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此外,外交部、商务部的政策性文件也将人道援助纳入合作框架中。
在筹资工作方面,过去6年,中国红十字会的筹资数额持续上升。中国红十字会系统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捐款、国内捐赠物资、政府拨款和境外援助。6年来,中国红十字会的筹资数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之年,中国红十字会筹资数额高达211亿元人民币,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救三献”已成为中国红十字会的核心业务。在救灾方面,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国家减灾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明确了在国家总体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并已初步建立起全国性的备灾救灾体系,初步形成了备灾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在国内国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中国红会协助政府、调动各级红会和社会资源展开救灾工作。2011年,中国红会在救灾和灾后重建上投入资金达12.2亿元人民币。
在救护方面,中国红十字会与国家旅游局、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等多部门合作,为导游、高危行业人员、民航相关人员、机动车驾驶员和列车乘务人员等群体提供紧急救护培训,同时深入居民社区与学校宣传和普及应急救护知识。2011年,全年各级红十字会共培训救护师资2.1万人,培训救护员365.8万人,普及救护防病知识1957万人次。在救助方面,根据不同弱势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公益救助项目。“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计划在2012-2015三年间投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开展防灾减灾、逃生避险、自救互救、健康促进等基层社区工作,建立社区救助基金,强化公益设施建设,改善脆弱人群的生活境况。
在“三献”领域,自1997年以来,全国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从1998年的5%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99%以上,采血量也从“献血法”实施前的800余吨上升到2009年3600吨,献血人次超过1100万。中华骨髓库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库,入库资料达到146多万人份,已有2000多位志愿者为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201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卫生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人体器官捐赠体系建设试点。两年以来,全国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16个省(市、区)。
中国红十字志愿者分为应急救援、健康关怀、人道救助、捐献造血干细胞、遗体捐献、红十字精神传播等共十个志愿服务队。汶川地震发生后,仅在四川灾区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十字志愿者18万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展现了志愿者的强大力量。在非紧急状态下,红十字志愿者广泛活跃在救护、救助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中,为弱势群体提供人道服务。截至2011年底,中国红十字会在全国范围内共召集了215.7万名红十字志愿者。
中国红十字会把宣传倡导 “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普及红十字运动知识作为促进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2007年,由中国红十字会牵头,全国人大法工委、外交部、教育部、司法部和国家文物局等相关政府以及军队的有关部门共同成立了中国国际人道法国家委员会。自2008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等25所高校举办的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影响力不断扩大。此外,围绕“三救三献”、志愿服务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在重要纪念日组织策划主题宣传活动。
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事务,与包括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各国红会及公民社会组织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首先,我们与国际委员会和国际联合会建立了定期对话机制。中国红十字会于2011年赴日内瓦参加第31届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联合会大会,围绕品牌管理、体制机制、能力建设等重点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还同国际委员会、国际联合会及 其他伙伴机构一起开展了面向其他国家的人道援助项目,包括为严重干旱的非洲之角、遭受地震及海啸的日本和海地、发生特大洪水的泰国和朝鲜,以及巴西、土耳 其、利比亚、叙利亚、柬埔寨和缅甸等国提供人道援助。
其次,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红会的合作与交流活动。2011年,中国红十字会与33个国家和地区红会组织开展了交流活动,并分别与塞内加尔、加纳、柬埔寨、马尔代夫和保加利亚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截止目前,中国红十字会已向51个发展中国家的325名人道工作者提供了在华学习培训的机会。另外,中国红十字会还与全球基金和盖茨基金会等公民社会组织合作,在中国开展了疟疾预防、烟草控制和艾滋病防治等项目。
合作是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工作的基石之一。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我们能迅速应对灾难,确保人们在需要的时候获得保护与援助。我们需要的合作,不仅是 各个国家红会在人道行动、项目协调、能力建设和相关政策制定方面的紧密合作,同时我们要与包括政府、捐赠者、其他人道机构、私营部门及个人的合作、协调, 加深互信和支持。
中国红十字会和许多国家红会一样,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已从弱小走到强大,但今天也同样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战略规划和基层建设以及对各类人道 实践的分析研究和理论构建;需要将人道工作纳入更广泛的社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框架中;此外还要继续加强组织和个人的能力建设,包括品牌管理和国际合作的能 力。面对未来,中国红十字会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能应对我们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只有改革才能适应未来人道工作及满足最脆弱人群的需要。
我们将一如继往,充分发挥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道机构的资源和优势,动员广大社会力量,来满足最易受灾人群和弱势群体的需要、改善人民福祉,以促进人道事业的发展和人道使命的实现。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