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被公认为欧洲最节俭的国家之一,但近期一项调查却显示,德国人浪费食品的现象非常突出,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达216亿欧元,人均损失235欧元,其中家庭浪费的食品占浪费总量的61%。更惊人的是,这些食品近六成还可继续食用或者能部分食用。因此,德国现在非常注重“二手食物”的利用。
英国乐施会的店员正在分装整理二手衣物。
柏林“救济餐桌”志愿者正在回收二手食品。
需要消毒处理 监测艾滋病毒
二手货都要八成新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赫景秀
美国是个平民化社会,人们大多不会以衣取人,这也促使了“二手店”的发展。此外,在美国捐,赠实物可以抵税,这也促进了二手店的兴旺。
在美国,有很多门类繁多的二手商店,这些商店接受人们捐赠的各种物品,如家具、家电、礼服、儿童服装和玩具等,同时,他们也收购一些价值比较高的家庭用品,但收购价格一般都很低。在收取捐赠或购买二手货时,商店并不是什么都要,而是有选择地接收。回收衣物、玩具、家具、家电等畅销物品,基本上都要八九成新以上,而且还要经过卫生检查。
在众多二手店里,儿童用品是最受欢迎的物品之一。因为很多儿童用品基本上都只用过一两次,有些婴幼儿服装可能根本还没来得及穿就小了。因此,人们很喜欢到这样的商店去淘货。这些二手物品基本都只卖三五美元,最多不超过10美元。家长们之所以放心给孩子穿、用二手物品,主要是因为较大的二手店都对回收的旧物都有很明确的规定。在大多数店里,都专门配有免费检测艾滋病毒的仪器。有些店里还配备iPad,让顾客根据步骤做检查使用。收到旧衣服后,他们还要再进行卫生消毒处理。
此外,很多美国人在自家院子里举办“庭院交易”,把自己不用的东西放在外面让路人购买。一些非赢利机构会在固定时间发给每个家庭一些废品收购袋,让人把想要捐赠的东西放在门口,会有人定期来取,取走的同时,会发一个抵税表格,需要居民自己填写。▲
二手食物用来做慈善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德国被公认为欧洲最节俭的国家之一,但近期一项调查却显示,德国人浪费食品的现象非常突出,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达216亿欧元,人均损失235欧元,其中家庭浪费的食品占浪费总量的61%。更惊人的是,这些食品近六成还可继续食用或者能部分食用。因此,德国现在非常注重“二手食物”的利用。
在德国,有数不胜数的回收“二手食物”的志愿者组织,记者近日就采访了其中一家。这家名为“救济餐桌”的公益组织,每天早上8点开着运货车,沿着固定路线收集超市、面包房、旅馆等即将被丢弃的食品。运货车开回来以后,四五十个工作人员负责挑选处理收集的食品,大概有一半还可以吃,剩下的扔进垃圾箱。
在他们用旧厂房翻修改造而成的活动场所,设有专门的食品商店。记者看到,一些无家可归者、家庭主妇和老人正在排队领取免费食品。普通家庭如果需要,也可以象征性地最高付1欧元买这些食品。很多德国商家很乐意捐献即将过期的食品。德国雷维超市的负责人对记者说,这不仅可以降低处理过期食品的人工和材料成本,还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德国,善用“二手食物”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在柏林等地涌现的“二次烘焙”面包店。一位叫海茵的柏林人就开了一家这样的面包店。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早上都得开着车去十几家面包店回收前一天卖剩的面包。这些面包是以折扣价买到的,然后进行再次烘培,出售给民众。她认为,这既让顾客省了钱,又对环境有益。很多顾客也很愿意购买“二次烘培”面包。国际公益组织“食品银行”在德国也设有分行。他们建有一家网站,上面提供了有关如何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方法以及上百种利用剩菜重新制作新菜品的食谱,网友们还可以在网站上相互交流在减少食品浪费方面的经验。
德国还出现了“垃圾桶潜水员”一族,这些人每天夜晚到居民区和超市的垃圾箱里寻找食品享用。一位名叫斯戴凡的成员告诉记者,垃圾箱里的食物琳琅满目,有面包、蔬菜、水果等,很多食品期限快要到了,但完全可以食用。他说,“垃圾桶潜水员”的目的就是再一次提醒民众不要随便丢弃食物。▲
明星也淘二手货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叶思
英国城市的街头总是各式店铺云集,这之中总不缺乏二手店的身影。恋旧的英国人通常对于自己的衣物等也比较珍惜,不穿了、不用了也舍不得扔,就拿到二手店里去等待“有缘人”。
英国人也喜欢淘旧货,并将新衣服与二手商品搭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也造就了全世界闻名的跳蚤市场——伦敦波特贝罗路市场。在这里,大家可以进行买卖交换,也能淘到不少有趣又不贵的物品。这里还不乏明星们的光顾,在其中一家商店中,就醒目地挂着几位英国大明星到店购物的照片,其中就有维多利亚·贝克汉姆。
在英国,二手店可谓遍地开花,店里的物品五花八门,衣物、床上用品、厨具、玩具、装饰品、书、影碟等,无所不包。不同二手店有不同的目的和进货途径,最常见的是用于慈善的店铺,店里的东西基本上都来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无偿捐助。通过慈善机构帮助需要的人,已经成为了英国的文化和传统。
英国最有名的一家二手店是Oxfam(乐施会),是Oxford Committee for Famine Relief(牛津灾荒救济委员会)的缩写。1947年,乐施会在英国牛津开设首家慈善商店,如今,已有800家店遍布英国及其他91个国家。乐施会规定捐赠者需要确保捐赠的衣服是干净且干燥的,收到后再统一送到工厂总部进行清洗、包装。总部可容纳5万件衣服和15万本书。
除了捐赠到二手商店,英国很多大学和社区都会定期收学生、居民们不要的衣物,经过处理,再低价卖出或送给有需要的人。伯明翰的阿斯顿大学在每年毕业季时,就会将放置箱摆放在各个宿舍门口,分类十分清楚,如放鞋箱、衣服捐赠箱等,为慈善机构大大节约了整理时间。▲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