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中国预防医学科技进步信息发布会暨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发布了中国预防医学重点领域近期(2013~2014)的主要科技进展,主要有5个方面。
1月27日,中国预防医学科技进步信息发布会暨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发布了中国预防医学重点领域近期(2013~2014)的主要科技进展,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大规模人群研究成果丰硕在流行病学领域,慢性病的社会决定因素研究完成了“制定中国城市建成环境扫描工具”等系列成果;大型人群队列研究发现了“中国成人血压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并与室外温度呈负相关”等系列成果;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建立了“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在卫生毒理学领域,“中国一般人群化学物质暴露负荷水平研究”首次提出我国人群中化学物负荷水平的基础性数据;“铅对儿童神经发育毒性机制研究”,对儿童血铅水平的分布作了系统的描述,为制订和修改卫生标准提供了基础资料。
2.个性化疾病防控技术呈现较快发展趋势在慢性病防控领域,“中国35~55岁人群心血管病终生风险研究”探索建立了适合中国人群的心血管病终生风险预测模型;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了成人体重判定的卫生行业标准(WS/T428-2013),使个体的体重判断特别是成人超重和肥胖及中心型肥胖的判定有了标准可依。在营养学领域,“生命早期营养对成人期健康影响研究”发现,孕期营养和婴幼儿期营养可能改变成年期食物摄入、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的重量,影响成年期 、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
3.基础研究推动疾病防控技术发展在基因组流行病学领域,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打开了一扇通往研究复杂疾病的大门,解析了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分子遗传基础。在国际上,我国首次发现了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复杂性疾病和性状的遗传区域。在疫苗研究领域,我国疫苗监管体系步入国际疫苗标准监管行列,埃博拉疫苗获准临床研究,流脑A+C+Hib联合疫苗是全球首创的新联合疫苗,肺炎等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4.应对社会焦点健康事件成效显著在卫生检验领域,发现世界首例人感染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应用H7N9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等研究成果成功防控疫情;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的高效专用接口技术、高效紫外消解系统、专用气液分离器及实现整机一体化控制的工作站软件等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环境与健康领域,探索利用时间―活动模式调查,结合室内外空气污染物或个体外暴露监测以及土地利用回归模型等,评估不同人群PM2.5的暴露水平。在生物安全领域,P3和P4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与应用科技成果首次获国家科技奖励;首套埃博拉病毒防护装备研制成功,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已运用于塞拉利昂和马里疫区疫情防控。
5.交叉领域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控在传染病领域,应用现代空间信息技术进行传染病时空动态分布研究及其风险预测;建立了一系列重要传染病的空间数据库和传染病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系统。在智慧健康领域,APP(移动终端应用程序)使健康支持类工具发展迅速,可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接口,实施个体或人群健康指标动态监控,方便技术督促和干预高危个体和患者;智能硬件探索应用于远程及家庭健康服务,“神舟十号飞船”健康监测系统指导航天员自我健康维护;“心电个人模板技术”是基于对个人心电监测数据提取出来个性化模板,可实现更精准的心电特征识别,满足个性化医疗的需求。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