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的一项观测性研究表明,在高危人群中系统性延长复苏时间可改善生存率。论文于2012年9月5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
美国学者的一项观测性研究表明,在高危人群中系统性延长复苏时间可改善生存率。论文于2012年9月5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
此项研究从435所美国医院共纳入64339例心搏骤停患者。在死亡者中计算中位复苏持续时间。利用多层回归模型评估复苏时间与风险校正生存的相关性。主要终点为心搏骤停期间自主循环恢复和出院存活。
结果显示,分别有31198例(48.5%)和9912例(15.4%)患者实现自主循环恢复和出院存活。实现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中位复苏时间为12分钟,死亡者则为20分钟。与中位复苏时间处于最短四分位值的死亡者(16分钟)相比,复苏时间处于最长四分位值的患者(25分钟)更有可能实现自主循环恢复(校正危险比1.12;P<0.0001)和出院存活(1.12;P=0.021)。
述评英国皇家联合医院诺兰(Nolan)博士:
心肺复苏指南的标准化程度和指导性均较高,但有关于何时结束院内复苏的推荐则相对缺少精确性,这往往意味着复苏小组必须做出主观判断。经验证的终止院内复苏临床策略由未再被继续应用的指南衍生得出,因此很少应用于临床实践。数据库回顾性研究具有数项局限之处。该研究报道死亡者的中位复苏时间与整体患者转归具有相关性,但未测定的混淆因素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院内复苏时间与转归的相关性变异可能与登记系统未能显示的操作、文化和行为差异具有关联。复苏时间较长可能反映了复苏小组确认和治疗潜在可逆性心搏骤停的能力。具有综合救治能力的医院可提供更多的积极复苏方法。延长复苏时间似乎并未在存活者中导致严重神经学损害出现实质性增多。复苏时间应基于个体化基础而确定,并且应考虑到其他已知的生存确定因素。如果心搏骤停的病因为潜在可逆,则可能值得进行更长时间的复苏。
链接:
2、Duration of in-hospital resuscitation: when to call time?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