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金宝搏app

查不出原因的“心脏病”

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 王昊飞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2-09-07
导读

         。“疑病症”主要指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病态观念 ,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没有相应疾病的证据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2年前工友心脏病去世,小孙在追悼会后即感到胸部不适,心慌、胸闷,自觉症状和工友的病情相似,又想到父亲有高血压,据说心脏病是有遗传的,故认为自己也的了心脏病,2年中,小孙多次于医院心内科就诊,反复行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血压等检查,结果除了有点窦性心动过速,均未见明显异常。每个专家都告诉她,心脏没有太大的问题,别紧张。可她坚信自己心脏有问题,怀疑检查不准确,医生水平不高,要求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仍正常,坚持让家人带自己到更大更好的医院去检查。小孙认为自己的病是治不好了,经常紧张,恐惧、烦躁、坐立不安。三月前出现情绪低落,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反复看病,连累家里人,自觉生不如死,但又怕死了后对不起家人,于是转诊到心理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专家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初步考虑小孙为“疑病症”伴随焦虑和抑郁症状。“疑病症”主要指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病态观念 ,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没有相应疾病的证据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疑病症有哪些诱因呢?1、疑病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更倾向于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谨小慎微、暗示性强,对身体过分的关注,要求完美。2、见到自己亲属或朋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就会怀疑自己也步其后尘,如见到人家得肝癌,就会觉得肝区不适。 3、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而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医生作出诊断不确切,反复令病人作些检查,则造成病人产生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念。4、继发性获益,有些疑病症状是产生于长期的压抑、处境困顿、缺少关爱。病人的身份可以获得别人关爱,获得暂时的支持,这时病人就会继发获益,疑病症状会因而会巩固下来。

  专家提醒,疑病症的治疗并不是针对患者不适的症状,相反应尽量回避讨论症状。心理治疗首先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可取得亲属的协助,在患者信赖医生的基础上,引导患者认识疾病的本质,这不是什么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就需要用心理的办法去治疗。另外,环境的转移,生活方式的改变,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也可获得一定的改善。药物治疗以抗抑郁抗焦虑药为主,正确的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小孙经过心理医生的治疗后,又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