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显示,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相比,美国医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这种现象在一线临床医务工作者中尤为突出。论文8月20日在线发表于《内科学文献》(Arch Intern Med)杂志。
美国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显示,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相比,美国医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这种现象在一线临床医务工作者中尤为突出。论文8月20日在线发表于《内科学文献》(Arch Intern Med)杂志。
研究入组美国各学科领域医师27276名,对照为其他职业普通人3442名,评估两组人群职业倦怠感和工作-生活平衡满意度。
结果为,7288名(26.7%)医师完成了调查。45.8%的医师报告存在至少1项倦怠症状;各专业医师的倦怠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倦怠感发生率最高的一线专业包括家庭医师、全科医师、急诊医师。与其他行业从业者相比,医师出现职业倦怠症状(37.9%对27.8% ,P<0.001)和对工作生活平衡满意度差(40.2%对23.2% ,P<0.001)的比例更高。校正年龄等因素后可以发现,教育水平与职业倦怠感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与高中毕业者相比,拥有医学学位(MD)或骨科医师学位(DO)者发生职业倦怠感的风险升高[比值比(OR)=1.36,P<0.001],然而拥有学士(OR=0.8,P=0.048)、硕士(OR=0.71,P=0.01)、专业(如建筑学专业学位)或博士(OR=0.64,P=0.04)学位而非MD或DO学位者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较低。
■专家观点
医师也需要人文关怀 湖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神经精神病研究所所长 精神医学教授 王高华
近年来,职业倦怠问题引起了临床心理学家重视。职业倦怠具一定普遍性,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医师群体的职业倦怠问题较为突出。
究其原因,首先医师的工作强度大、紧张度高,犹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橡皮筋,其弹性度必然退化;其次医师的工作相对单调,每天面对患者的疾病、痛苦和死亡等事件,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最后医师普遍为高学历群体,对自身要求和期望较高,也因此容易出现成就感不高的心理。
职业倦怠会给医师带来危害,引起焦虑、忧虑等情绪障碍、慢性疲劳综合征、神经症样综合征等问题,从广义讲,职业倦怠本身就属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我国虽然目前还没有医师职业倦怠的全国性调查数据,但工作强度大、紧张度高等问题同样存在。
为缓解医师职业倦怠问题,首先应建立强制休假制度。虽然有国家法定休假制度,但由于临床工作忙碌,全国各医院的医师休假执行情况并不到位。有必要参考放射科医师的防护休假制度,确保各专业医师在高强度工作之余必要的放松调整时间。其次,现阶段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较多,有必要建立医师职业保险体系,犹如司机交强险,出现医疗纠纷等问题后会由第三方或保险机构来处理。再其次,政府和医院管理层面要加强对医师的人文关怀。在目前提倡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不仅要重视对患者人文关怀,也要重视对医师本身的人文关怀,提高医师收入,改善医师生活状况。最后,医师要加强自身心理修养,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使生活多样化,兼顾好工作家庭。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