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

【中国卫生论坛】10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作者:李妍 整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08-20
导读

         中国基本卫生状况
⒈ 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
•人均期望寿命从2000年的71.4岁提高到2010年的74.8岁;
•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年的51.3/10万降至2011年的26.1/10万;
•婴儿死亡率从2002年的29.2‰降至2011年的1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2年的34.9‰降至2011年的15.6‰,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李洪山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洪山(左)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右)合影

  陈竺

  卫生部部长陈竺(左二)与参会国外卫生部长畅谈医改和慢病管理

  陈竺

  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左一)、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高卫中(左四)等领导参观器械展

  中国基本卫生状况

  ⒈ 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

  •人均期望寿命从2000年的71.4岁提高到2010年的74.8岁;

  •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年的51.3/10万降至2011年的26.1/10万;

  •婴儿死亡率从2002年的29.2‰降至2011年的1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2年的34.9‰降至2011年的15.6‰,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⒉ 卫生资源持续增长

  •2011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到95.4万个,其中,医院2.2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8万个;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81张、执业(助理)医师1.82人、注册护士数1.66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4.73人。

  ⒊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明显增加

  •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2002年的21.45亿人次增至2011年的62.7亿人次;住院人数由2002年的5991万人增至2011年的1.5亿人。

  •2011年,中国居民平均就诊4.6次,每百居民住院11.3人,病床使用率88.5%,平均住院日为10.3天。

  •2011年,15分钟内可到达医疗机构住户比例为83.3%,其中农村地区达到80.8%。

  ⒋ 城乡及地区间卫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2003年,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分别为55%和21%,2011年分别增至89%和97%。

  •孕产妇死亡率城乡之比由2005年的1:2.15缩小为2010年的1:1.01;婴儿死亡率城乡差距从7.2个千分点降至5.9个千分点。

  •农村住院分娩率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异由2003年的34个百分点降至2010年的2个百分点。

  ⒌ 卫生总费用发生结构性变化

  •2002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比重达57.7%,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分别占15.7%和26.6%。

  •2011年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降至34.9%,政府预算和社会卫生支出的比重分别提高到30.4%和34.7%。政府卫生支出年均增速为21.6%,明显高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年均增长和卫生总费用的平均增速。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09年3月,中国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深化医改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

  ⒈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截至2011年,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3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003年建立新农合,至2011年,参合人数8.32亿,参合率97.5%,人均筹资标准由2003年的30元提至2011年的246元,受益人次数从2004年的0.76亿人次提至2011年的13.15亿人次,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70%,补偿封顶线达8万元。

  •2010年推行新农合大病保障,截至2011年底,已有近30万(包括儿童白血病、先心病等8种重大疾病)患者获得补偿,实际补偿平均达65%。2012年,肺癌等12种常见多发大病亦被纳入保障试点范围,费用报销比例最高达90%。

  ⒉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截至2011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全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有序向村卫生室、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延伸。

  •目前,基本药价平均下降30%,同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并逐步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⒊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夯实

  •2009年起,中央财政安排资金470多亿元,支持近3.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启动了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⒋ 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免费向全体居民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国家实施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人群近2亿人。

  ⒌ 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2010年启动国家和省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今年又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普遍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同级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等。

  •截至2011年底,全国非公立医疗机构数为45.7万所,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47.9%,床位数占全国总数的9.7%。

  重大疾病防控

  ⒈ 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点传染病、地方病获得有效控制

  •2010年底,我国存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约76万,远低于将HIV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的目标。

  •全国结核患病率降至66/10万,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结核病控制指标。

  •我国目前血吸虫病患者约32.6万,较2004年减少了61.3%。全国所有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均实现了疫情控制目标。

  •2004年,启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2007年起,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6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疾病由7种增至15种,人群也从儿童扩展到成人,有效降低了传染病发病率。

  •在国家层面上已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大骨节病、克山病和氟中毒等疾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患者显著减少。

  ⒉ 卫生应急能力全面提高

  •目前我国已建立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应急管理体制,形成了多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协调机制,健全了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我国还组建了传染病控制、医疗救援、中毒处置、核放射处置类共27支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

  •迄今,我国已有效处置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甲型H1N1流感、鼠疫、人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及时开展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紧急医学救援,保护了居民的生命和健康。

  ⒊ 慢性病防治工作逐步加强

  •我国现有慢性病患者2.6亿,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总体死亡人数的85%,慢性病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2002年以来,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逐步由重治疗向防治结合转变,形成了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和专业防治机构共同构筑的防控工作网络。

  •我国还启动了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并持续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相约健康社区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中国健康传播激励计划等,建立起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城乡居民bet188金宝搏官网登录窍门 体系。(本文根据卫生部办公厅主任、中国卫生论坛执委会主任侯岩的报告整理)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