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论坛的主题侧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低氧患者的救治,其中MV和ECMO都是救治低氧血症的重要方法,但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MV是对肺通气功能的支持,其实质是“肺支持”;ECMO(主要指V-V模式)则是在体外模拟肺的血气交换,实质是“肺替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安友仲教授
论坛报:请您回顾一下这四年来论坛的发展历程和论坛特色。
安教授:2009年北京大学重症医学系成立时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大学重症医学论坛。这四年来,论坛一直沿着打造小规模精品论坛的方向发展。
论坛创办起初,旨在为北京大学22家附属及教学医院的重症医学专业同仁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和展示临床、科研成果的平台。近年随着其他医院同行对论坛的关注和积极参与,参会人数不断增长,但每届论坛参会人数都会控制在300~600人左右。
依托北京大学国际学术地位和对外交流资源优势,每届论坛都会选择1~2个领域作为重点,邀请国际重症医学界该领域的顶级专家和国内知名学者,对该领域的历史、进展和热点内容进行系统地报告和讨论,温故知新,期望参会者能通过互动交流,掌握重症医学的基础与最新知识。同时,基于北京大学人文学科优势,历届论坛还设置了有关医学伦理、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论坛一大亮点特色。
论坛报:机械通气(MV)和体外膜氧合(ECMO)放在一起讨论是今年论坛的一个亮点环节,请您介绍下这样匠心安排的初衷?
安教授: 今年论坛的主题侧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低氧患者的救治,其中MV和ECMO都是救治低氧血症的重要方法,但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MV是对肺通气功能的支持,其实质是“肺支持”;ECMO(主要指V-V模式)则是在体外模拟肺的血气交换,实质是“肺替代”。
自甲型H1N1流感于2009年在全世界大规模流行以来,ECMO技术的使用在国外和国内重症医学治疗中均大幅增长。但ECMO能否取代MV?二者彼此的优劣异同如何?针对这些疑问,本届论坛将MV和ECMO放在一起讨论,旨在将二者的历史和现状、优与劣、异与同对比展示,试图勾勒出一幅通气-循环与氧合之间关系更加清晰的画卷,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思考低氧血症的本质及其中呼吸与循环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而推动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进步。(张悦整理)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