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来访者中心疗法与抑郁症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作者:李洪莉 来源:大会官网 日期:2012-08-14
导读

         以人为中心疗法也称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认为治疗性的变化在一些条件满足后就能发生。它强调对来访者的理解,关心而不是诊断,建议和劝说。在同咨询师的接触中,来访者是焦虑的,不协调的,咨询师必须是真诚的,必须无条件的接纳和关心来访者,真正理解来访者的思维、想法,感情以及他们内心的体验,并把咨询师的理解传达给来访者。当来访者认识到咨询师提供的这些条件,那么治疗上的变化一定会产生。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观点是真诚、接纳、移情。

  内容提要:

  本文结合对抑郁症的咨询案例阐述了作者对求助者中心疗法在抑郁症的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与体会。

  以人为中心疗法也称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认为治疗性的变化在一些条件满足后就能发生。它强调对来访者的理解,关心而不是诊断,建议和劝说。在同咨询师的接触中,来访者是焦虑的,不协调的,咨询师必须是真诚的,必须无条件的接纳和关心来访者,真正理解来访者的思维、想法,感情以及他们内心的体验,并把咨询师的理解传达给来访者。当来访者认识到咨询师提供的这些条件,那么治疗上的变化一定会产生。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观点是真诚、接纳、移情。治疗的目标以自我指导的方式为转移而不是过多地考虑取悦他人和符合他人的愿望,当求助者开始向发展自我的方向发生改变时,症状随之会消除。人本主义认为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一种治疗方式而不是一套技术。

  一、 真诚

  人本主义一直强调咨询关系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咨询师的真诚在咨询关系的建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真诚是咨询师内在人格的自然流露,任何虚假的做作的真诚对来访者都是一种阻碍。咨询师的安祥、真诚用心的聆听来访者都会直接体察到,因为抑郁症患者的内心十分敏感。这种心与心的交流,也许在很短的时间便会得到回应,从而确立下咨询关系。往往在初次访谈时,由于咨询师的真诚,来访者便会自然流露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当这种内心深层被压抑的情感开始流露出来后,心灵的伤口便开始得到修复,自愈的能力也就被激发了出来。在最初寻求治疗时抑郁症患者往往是犹豫不决的,他们对于批评和拒绝非常敏感,当他们感受到了平等的真诚,他们会十分欣慰,关系就这样建立了起来。

  Z女士36岁,因为抑郁严重地影响了她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抱着一线希望前来咨询的。咨询师用自己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关爱接纳了Z女士,并全力以赴地促使Z女士的内心等到充分的渲泄。Z女士终于流下了痛苦而委屈的泪水,“当他们以哀伤面对现实时,转变便开始了”。奇妙的是,在初次访谈的次日,咨询者无意在街上遇到Z女士,Z女士的女儿高兴地告诉咨询师“阿姨,今天早上妈妈起来,第一次没打我”。(原来由于抑郁Z女士最近每天早上起来总是忍不住打孩子)

  二、 接纳:

  人本主义认为:咨询师(治疗师)必须无条件接受和认可求助者本来的面目:受伤、痛苦、古怪异常以及好的感爱。咨询师并不对求助者积极的或消极的个人品质进行评判,因而由他人强加给求助者的价值条件,没有被咨询师强化,这样就促使求助者向真实自我靠近。

  抑郁患者的内心非常脆弱,他们非常想获得支持和接纳,但同时他们也非常害怕别人的批评和拒绝,他们只好用孤独来武装自己,他们会更深地压抑自己,最终陷入抑郁的泥沼而无力自拔。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完全地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真正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体验求助者内心的情感,恰如其分地共情,让求助者感到:有人理解我,我不是孤立的,无助的,使求助者有一种归属感和精神依靠,使他们不在自责,不在无视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树立起信心,勇敢地承担起生活的责任。

  L女士来咨询前曾去过五家医院的心理门诊,当她来这儿说她的故事时,有几次因情绪失控而声斯力竭起来,咨询师一边用心倾听,一边不失时机作出了理解性的表达,促使其更深层次地表达内心。L女士走出咨询室时,忍不住拍拍胸口说:“我心里终于畅快了”。一周后L女士表示症状明显好转,特别是占据她头脑中令她难过的画面消失了,她正尽力地重建自己的家庭。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始终用心灵去倾听,特别是对来访者的真实的情感表达,表示深深的理解与接纳,咨询师在倾听求助者的描述时,头脑中会不断浮现出视觉画面,用心灵去体味求助者的内心世界,求助者的情感包裹在这种没有任何批评、指责的氛围下被接纳下来,他才能真正放下,轻装进入生活体验去重新思考自我的发展。在抑郁症患者脆弱的内心世界中,一但他们感到被拒绝他们会更深退缩,而当他们感到被接纳时,他们才能重新审视他们的自我价值,而占据他们内心的无价值感、无欲无求等内心感受才会逐步消退,促使他们主动挣脱抑郁的硬甲,去勇敢地行动。

  三、 移情

  人本主义认为移情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它是敏感的,动态变化的,随他人的感受而改变感受的一种技术,它是一种态度,在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中,这种移情,以及求助者对治疗师移情的知觉,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当真诚,接纳和移情的条件被沟通和察觉,治疗性的变化将出现。Z女士经人介绍来咨询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眼睛里略带着一点敌意,但随着咨询的深入进行,Z女士终于放下防御,不在自责,从而树立起自信,承担起生活的责任,咨询师也曾建议Z女士去医院接受治疗,在抑郁严重时,Z女士曾出现过幻觉,但因为种种原因Z女士没有服药。在与咨询师的互动中Z女士感觉到了自由表露自己后一种愉悦的体验慢慢在心底涌动。三个月后A女士彻底摆脱了抑郁的泥沼。人本主义认为经常地自我表露是一个健康人格的标志,是改善个人适应的主要方式,在咨询过程中,移情以及移情的表达会促使求助者逐步深入地表达内心深层的情感,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四、 隐藏的秘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与Jerry.M.Rurger《人格心理学》中引用的《一直保守的秘密》有些类似。

  四十多岁的B女士有一子一女,丈夫在某机关任职,夫妻关系融洽,丈夫是个很顾家的男人,家庭经济状况中上,在周围人眼中这是一个十分幸福的家庭,但十几年间B女士一直陷在深深的抑郁中,曾几次自杀未遂。当B女士终于鼓足勇气走进教堂,在牧师面前终于吐露出埋在心底的秘密后,她感到压在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被推开了。

  B女士自幼父母双亡,自幼由姑母带大,B女士结婚后,一直独身的姑母与其共同生活,姑姪间时常有些小摩擦,一次二人口角后,B女士把一瓶农药放在桌上就上班走了,B女士并不真的想让姑母死,她是想吓唬姑母一下,。上午十点钟时,B女士忽然感到非常担心,姑母会不会真的喝下那瓶农药,她当即扔下了工作,直往家奔,等她进了家门,姑母已口吐白沫倒在地上,虽尽力抢救,仍无力挽回,B女士认为是自己杀死了姑母,从此罪恶感一直深深地占据着B女士的内心。B女士没有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一直隐藏着这秘密,她没有一天不受自己内在的良心的谴责,直到她向牧师吐露了这件事,牧师带着B女士一同忏悔、祷告。在这个夜晚B女士冲出门口忍不住欢呼“天是那么地亮堂”,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有真诚、接纳,还有信任和爱……

  参考文献:

  Jerry.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

  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一版 P241-P252

  大会官网:http://www.psychforum.org/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