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运用归因理论指导高职教学

作者:吕文波 王山 来源:大会组委会 日期:2012-08-13
导读

         高职教育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职教育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并将培养技能与实际需要相结合;1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层次的高级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等特征。因此,高职教育应加大对学生职业技能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力度。

  摘要:合理、科学的运用归因理论来正确引导学生的归因方式,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适应社会需要,是高职教育迫在眉睫的工作。

  关键词: 归因 高职

  高职教育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职教育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并将培养技能与实际需要相结合;1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层次的高级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等特征。因此,高职教育应加大对学生职业技能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力度。但目前就高职教育发展的状况来看,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掌握的技能水平较低,毕业后很难立即上岗,并不能体现出技能优势,很难让工作单位满意,学生在技能、学历等方面缺少了竞争力,就业形势很严峻。如何在现有教育条件下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已迫在眉睫。当然,这一切都要在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下开展。笔者认为归因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归因理论概述:

  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一项工作后,通常会寻找得失成败的原因,心理学家们对此进行了探索研究。海德最先开始了对现象因果关系及个人特质对归因的影响等的研究,他的研究确立了归因理论的基本框架;接着内德·琼斯和基恩·戴维斯提出了意向概念的系统假说和相当推论说等观点;凯利在考虑人的归因结果时会得到三类信息:区别信息、同意信息、一致信息;当代最著名的归因理论家伯纳德·韦纳,他对归因理论的概括和研究几乎把归因理论推向了心理学研究的顶峰,韦纳认为归因的基本原则是寻求理解和寻求事件的原因,韦纳进而提出了对学业成就归因的四项基本原因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并把它们分成八个归因向度,即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运气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韦纳又对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他认为个体对行为结果归因认知的方式会影响个体的情感,影响个体对随后相关行为的期望和活动倾向,于是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即:行为1—结果1—归因—情感—行动2一结果2一归因2

  由此可见,归因理论是对人的行为结果作原因推论的一个研究领域,它研究的是人怎样和用什么方式理解、解释其行为的原因过程。这个理论着重于人们用以原因推论的信息,并在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怎样进一步预测和控制其随后的相关行为。

  二、归因方式的作用

  归因理论认为,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对主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更多地把失败结果归因于缺乏努力、运气,而成就动机低的学生更倾向于把失败结果归因于缺乏能力、任务的难度,而且当失败继续发生时,这些差异就更明显。这表明如果把成败结果归因于努力和运气等不稳定因素时,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行为。如果把失败结果归因于能力和任务难度等稳定的原因时,成功的期望和成就行为的强度会降低,自信心增强或自卑感增强;可见,一个人的归因方式会通过情感体验影响人的后续行为及行为的持久性。

  此外,归因方式对人的抑郁情绪也有影响。“Abramson等人的研究认为,归因方式是导致个体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个人习惯把消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原因,而把积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特殊的原因,那么,他就更有可能表现出抑郁的症状;相反,如果一个人习惯把消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特殊的原因,而把积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原因。那么,他的抑郁症状的可能性就要小的多。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