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解剖结构及经间隔优势传导的存在导致主动脉窦和右室流出道近希氏束起源的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和电生理特点具有相似性;右室流出道近希氏束标测到最早激动点,消融前应同时标测右冠窦或无冠窦,选择最佳消融靶点进行消融。
目的:报道起源于近希氏束室性早搏的临床心电图特点及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经验。
方法:本研究病例自2009.02至2012.02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及主动脉窦近希氏束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10例,分析患者体表心电图特点,在三维电解剖指导下构建右室流出道和左室流出道电解剖图,并标记希氏束位置,在消融导管距离标记最大希氏束电位至少>5mm,并且激动标测最早处,非冷盐水灌注导管行射频消融并分析其心内电解剖特点。
结果:10例患者均射频消融成功,起源于右室流出道近希氏束(his region in RVOT,RVOT-HR)6例、起源于右冠窦近希氏束(RCC)3例、起源于无冠窦近希氏束(NCC)1例;体表心电图特点:所有患者II、III、aVF均为正向,且II导联振幅均高于III导联;I导联均为正向,呈R或rR’型,aVL导联7例以正向波为主,3例以负向波为主;胸前导联3例移行于V2和V3导联之间,4例移行于V3和V4之间,1例起源于RVOT-HR移行于V4-V5之间,1
例起源于RCC与1例起源于NCC患者V1导联以正向波为主。射频消融靶点,最早激动点V波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22~52(32.6±10.2)ms,消融靶点距离希氏束5.0-8.4(6.97±1.07)mm,1例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区心律,1例术消融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结论:解剖结构及经间隔优势传导的存在导致主动脉窦和右室流出道近希氏束起源的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和电生理特点具有相似性;右室流出道近希氏束标测到最早激动点,消融前应同时标测右冠窦或无冠窦,选择最佳消融靶点进行消融。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