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房颤患者卒中的流行病学与机制

作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李学奇 卫丽 来源:2012房颤论坛汇编 日期:2012-08-10
导读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中8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达30%以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以脑卒中的临床危害最为严重。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500万人罹患卒中,15%~20%的卒中归因于心房颤动,罹患房颤可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且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致死、致残率更高。我国的房颤发病率与欧洲相似,比美国略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巨大,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房颤患者数高达800~1000万。

关键字:  房颤 | 抗凝药 |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中8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达30%以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以脑卒中的临床危害最为严重。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500万人罹患卒中,15%~20%的卒中归因于心房颤动,罹患房颤可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且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致死、致残率更高。我国的房颤发病率与欧洲相似,比美国略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巨大,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房颤患者数高达800~1000万。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合理的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措施,而在中国,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则更加不乐观。胡大一教授等对全国18家医院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我国房颤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4.8%。马长生等对北京地区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5.3%/年,与欧美相近。住院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率仅为6.6%,58%使用阿司匹林(大多为小剂量),35%的患者未用任何预防血栓栓塞药物旧。而在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中,多数未系统监测INR,或INR保持在无效的低水平(1.3~1.5)。

  合理的抗凝药物能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但与此同时亦将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抗凝前应评估其获益风险比。关于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机制目前并不完全明确,考虑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了左心房内血栓引起栓塞外,还包括心源性以外的原因。目前常用CHA2 DS2 -VASc scores来评价房颤患者并发卒中的危险,较过去使用的CHADS2更加严格。在新评分中共9分,除了充血性心力衰竭1分,高血压1分,年龄>75岁1分,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1分,卒中或短暂脑缺血病史2分,还包括心血管病史1分,年龄>65岁1分,女性1分。随着评分的增高,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逐渐增高。评分≥2分者均应长期口服抗凝药,1分者可用阿司匹林或抗凝药,0分者无需抗凝。除目前已知的房颤卒中危险因素外,左房体积、体重指数、抗心律失常药物、改善心脏电重构的药物(ACEI\ARB)及导管消融(肺静脉电隔离)等对卒中均有影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脑梗死,发病机制除了心源性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外,还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脱落等,因而,对卒中的预防除了强调抗凝之外应包括较好地控制心室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只有从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控制血液流变学因素,逆转动脉硬化程度等,才能起到防治中风的作用。

  专题链接:http://zt.cmt.com.cn/zt/cafs2012/index.html

    阅读更多心血管科内容:http://circ.cmt.com.cn/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