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硝酸酯类药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心脏保护作用逐渐被发现,新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北京同仁医院常连芳博士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硝酸酯类药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心脏保护作用逐渐被发现,新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行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硝酸酯类药物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1988年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上的一项大规模荟萃分析证实了上述结果。但两项旨在评价硝酸酯类药物对接受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影响的大规模临床研究(GISSI-3和ISIS-4),却并未取得相似结果。
最近进行的一些临床研究报告了硝酸酯类药物在限制心肌梗死范围方面的潜在作用。安布罗(Ambrosio)等回顾性分析了GRACE(急性冠脉事件全球注册)研究的资料,观察了先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是否可在缺血事件中起到减少心肌细胞坏死的作用。研究者发现,长期接受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比例为18%,而在单纯初次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41%。同样,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接受硝酸酯类药物长期治疗者上述比例为82%,而初次应用组为59%。在早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中,如不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类型,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 的峰值均降低。
在一定的临床环境下,硝酸甘油是具有模拟心脏预适应作用的药物之一,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运动试验前24小时接受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减小心电图检查所提示的因缺血所致ST段压低的幅度,同时能减少ST段压低的总量,并缩短ST段恢复时间。
研究还显示,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前24小时应用硝酸甘油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与接受生理盐水注射的患者相比,这部分患者表现出ST段改变、室壁局部运动异常的改善及球囊扩张后胸痛评分的好转。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