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我国从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限塑令”,明文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为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我国从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限塑令”,明文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如今,“限塑令”已经实施了4年多,成效如何?塑料袋的使用发生了哪些变化?《生命时报》记者再次走访调查。
6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崇文区的世纪天鼎批发市场。在 “日用百货”区,有不少经营塑料袋的摊位,摊位上堆放着一捆捆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的塑料袋。记者发现,塑料袋大多是用橡皮筋扎成一捆,袋身上没有材质、规格和生产厂家等标识,并且材质偏软偏薄,质量较差,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味。
在一个摊位前,记者表示想买装早点的塑料袋。摊主抽出一捆没有标识的白色塑料袋递给记者。记者摸了摸,感觉很薄,稍一用力就能戳破,并担心塑料袋厚度不达标,会被工商部门查处。摊主语气肯定地说:“谁查呀,卖早点都用这种。”他坦言,自己做塑料袋生意五六年了,这种超薄塑料袋一直卖得最好,一天能批发一百捆左右,一般都是做小生意的人来买。在另一个摊位,摊主说“限塑令”刚颁布的时候,对塑料袋的质量查得比较严,后来就渐渐宽松了。
除了批发市场中“限塑令”的执行力度还有待加强外,记者发现,在许多商品零售场所,被禁用的塑料袋仍在广泛使用。7月1日上午,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几家菜市场,看到大多数卖菜和卖水果的摊位,都挂着没有任何标识的超薄塑料袋,只有个别卖水果的摊位上有厚度达标的塑料袋。但摊主告诉记者,只有买的水果又多又沉时,才能用这种“好”塑料袋。一名摊主无奈地说:“厚袋子成本高,我们也没办法。”他还告诉记者,会有流动商贩定期来兜售超薄塑料袋。菜市场外,卖煎饼、肉夹馍、鸡蛋灌饼的流动摊点也清一色使用超薄塑料袋。
“限塑令”实施后,不少人养成了自带购物袋买菜购物的习惯。但是,人们对塑料袋的依赖仍很大。家住红庙附近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去沃尔玛超市购物,因塑料袋供应商出了问题,导致当天超市塑料袋断货,不少顾客结账时为此和收银员抱怨、吵闹。还有一些年轻人告诉记者,他们常常临时决定去购物,一般不会随身携带购物袋,只能买塑料袋用。
“利益的驱动,监管的漏洞和难度,还有消费者的支持不够,导致了限塑‘令行禁不止’。”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环保及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日前表示。他告诉记者,农贸市场不执行限塑令的主要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比如查到2000个违规塑料袋,按照每个塑料袋0.03元进价计算,最高仅能罚款50元。只有加强查处力度,才能让不法商贩没有可乘之机。另外,消费者也应自觉抵制不合格塑料袋。此外,落实“限塑令”我们不妨也多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美国自带购物袋可抵税;英国超市有奖积分鼓励顾客不用塑料袋;意大利对塑料袋生产商实行“课税法”;日本对商家使用塑料包装设限。只有多方努力,“限塑令”才不会“半途而废”。(尹若雪 王月 胡宇杰)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