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坚,男,汉族,生于1965年4月,中国致公党党员。1987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学士。2002年在职读完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研究生课程。2003年8月取得清华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郑志坚,男,汉族,生于1965年4月,中国致公党党员。1987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学士。2002年在职读完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研究生课程。2003年8月取得清华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1987年大学毕业后,郑志坚同志被分配至中日友好医院工作。1994年5月,由于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异表现,时年刚刚29岁的他被调任卫生部北京医院针灸按摩科副主任,至今一直在该岗位为临床及高干保健做好一线服务。
在25年临床一线的工作中,郑志坚一直没有忘记当年的校训:“至精至诚 惟是惟新”。他始终以一颗求真、务实的“大慈恻隐之心”, 不断鞭策自己,“精勤不倦”,刻苦钻研技术,“普救含灵之苦”; 他博学、创新,繁忙的工作之余,兼顾学习社会心理学、健康经济学,他坚信“健康就是生产力”,能够让人健康、不生病,才是医者大爱。所以多年来,他积极倡导中医“养生治未病”,推广“科学养生”的知识和理念,联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政府、企业界人士,努力推动养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他有一颗“平常心”,他一直在做着“平凡”但却很有意义的事……
“医者仁心”
郑志坚从小立志学医,在学校刻苦学习专业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更是把“为病人服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医疗保健领域兢兢业业地工作了25年。他用“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病患,时刻以患者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细心询诊,认真治疗,以解除患者病痛为己任,以平凡医者的姿态,妙手仁心,治愈患者的同时,也赢得了信任和尊敬,实践着自己作为一名医者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作为医院科室的学术和业务带头人,他积极发扬传、帮、带的作用,无私奉献,把学术思想、人生经验及医道心得倾心传授,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专业后备人才;积极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始终站在本专业学术发展的前沿,将最成熟、先进的技术与方法用于临床实践,并且独辟蹊径,逐渐摸索并形成其独特的临床手法和技术,享誉国内外;承担或参与省部级、国家级课题多项,曾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发表专业或科普论文、论著数十篇,并多次应邀赴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阿曼、香港、澳门、台湾等多地会诊、交流、讲学,得到了业内同行的一致认可与好评。临床业务上的优异表现也给他带来了许多荣誉,先后被聘为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传统医学中心主任,卫生部专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教材(中医分册)副主编,中国中华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中医药学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协会骨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中央军委保健办全军高级按摩师培训班教师等,担任多种期刊杂志的编委、专家编委、顾问等,是致公党北京市医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青联荣誉委员。
“大医治未病”
从健康经济学角度考虑,防病远比治病省钱,据国家统计:花费1块钱预防,可节省9块钱的医疗费,相当于100块钱的抢救费。同时,由于不生病或少生病,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谐程度高了,社会的生产力也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价值更大。也就是说,让老百姓不生病,才是社会和谐、经济进步的最好保证,而这正是中医“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体现。
郑志坚一贯重视养生保健知识的传播与推广,他努力要做的不只是治疗患者的“已病”,而是要把百姓的“不病”作为工作重点。慢性病、生活方式病等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明白?所以在日常临床工作中,郑志坚总是边治疗、边教患者如何做才能不生病,久而久之,引导患者自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郑志坚日常工作的习惯,并且越做影响越大。他关注百姓健康,经常到各单位、社区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和讲座;他关注全民健身,利用北京市青联委员的身份,倡导并推动了北京市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北京国际长走大会,目前,该项活动已成为深受广大市民欢迎和喜爱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他关注住宅健康,是我国“健康住宅”课题及项目的发起人、组织者,在他的倡议、推动和策划下,国家住宅工程中心牵头主持了该项目的具体工作,他也受邀担任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参与修编《健康住宅标准》,如今,“健康住宅”项目已经成为房地产业的品牌,并持续地造福群众住宅健康;他关注养生产业的未来发展动向,主持了《首都市民养生状况》的问卷调查及北京市十五重点课题“首都21世纪养生产业体系研究”,参与北京市卫生信息化的现状和思路等项目课题研究,思考着该领域与学科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主持编写的《现代家居健康指南》系列丛书也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他在科技日报等许多主流媒体发表长篇文章:“养生要从娃娃抓起”,呼吁全社会关注儿童健康,让孩子们从小就培养健康生活的好习惯,认为这才是中华民族强民之本。
“养生事业的奠基者”
一个人的力量及其影响毕竟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知识面也是有限的。想要把养生科普工作做好做实,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并且一定不能够拘泥于中医,而是要努力把中西医的思想文化和知识精髓糅和到一起,融会贯通。因此,这就要求团结广大的医务工作者,让更多的同行都参与到健康科普的队伍中来。当然,把这项工作做好并且能够得到同行的认可,这些是需要大量扎实的工作做铺垫。1999年,郑志坚发起并主持召开了“99世界养生大会”,并在此基础上于2000年注册成立了“北京医院国际养生中心”,郑志坚担任了该中心的主任。以此为基础,2002年,再次主持召开了第二届世界养生大会,至此,成立全国性养生组织的学科基础、人才团队结构等已逐步形成。2004年春,在中国医师协会、卫生部北京医院及全国多家机构和专家的支持、参与下,经卫生部、民政部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郑志坚担任专委会第一届委员会总干事,第二、三届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
为了养生专委会的成立,更为了养生专委会能够引起相关领导及部门、行业内知名专家的关注和参与,让专委会真正能够成为未来引导大众健康的风向标,郑志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他花费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和专家沟通、和相关行业的主管部门沟通、与民政部沟通,进行了多方面协调和运作。在委员组织结构方面,他征询相关领导的意见,综合多方面的角度全盘考虑,使养生专委会逐步形成了一支汇集国内众多省市,特别是北京地区中西医多学科以及跨领域专家、学者的行业群体,不仅涵盖了各专业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专科医生,同时也吸纳了与养生健康行业息息相关的非医务人员。……协会从成立到今天,从无到有,逐步完善。2012年1月,当养生专委会第三届委员会换届时,专委会的每个委员都能够自豪地说,我们是目前国内最权威和最具代表性的从事养生事业的专业性行业组织。
自2004年养生专委会成立以来,专委会以“弘扬中国养生文化,推广科学养生理念,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我国养生产业蓬勃发展”为宗旨,以举办世界养生大会为工作核心,围绕养生学科建设、专委会团队建设的不断开展国内外的学术活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工作。
他倾注心血,继续带领养生专家团队热心举办及参与各种科普宣讲和公益活动,长期组织开展养生讲堂;多次赴灾区、贫困地区举行大型义诊、送医送药;开展公益性质的全民关注亚健康工程、中医养生治未病工程; 2008年发起“彩虹行动”心理救援,为汶川震区架起了一条拯救心灵的生命线,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
他关注养生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积极探索养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坚持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国内多个省市,如四川曾家山、吉林抚松、广西永福、浙江安吉、广东恩平等地,结合当地的特色,开展相关的学术活动和产业研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
他和养生专委会的同事们一起积极拓展养生行业的国际交流,与韩国、德国、美国、瑞士、日本、新加坡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养生抗衰老机构、医学院校长期保持交流合作,搭建养生交流的国际平台,致力于打造中国养生外交文化,在世界各国专家的积极参与下,又主办了第三、四、五届世界养生大会,并逐步把该项活动办成世界范围内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养生盛会及大型品牌活动。同时,也经常邀请国内外在养生保健方面有独到见解的学者专家,定期举办专业讲座等学术活动。
工作的严谨和执着,加上出色的工作业绩,使得知名度越来越高,社会职务也越来越多,除了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外,作为世界养生大会组委会秘书长,郑志坚一直代表中国医师协会负责着世界养生大会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还兼任中国bet188金宝搏官网登录窍门 中心及卫生部新闻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健康中国万里行首批教育顾问,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委员,建设部健康住宅专家委员会委员,澳门养生协会名誉会长等,被中国科学出版社特邀为即将出版的《养生科学》杂志执行主编。
“路漫漫其修远兮”,为了全民健康,为了社会和谐,未来的健康养生事业,郑志坚还有许多许多的事要做。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