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第八届医师奖获得者宣世英

作者:医师协会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 日期:2012-07-10
导读

         宣世英,女,汉族,1961年6月出生,农工党党员、医学博士、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临床中心主任、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首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关键字:  医师奖 | 宣世英 

宣世英

  宣世英,女,汉族,1961年6月出生,农工党党员、医学博士、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临床中心主任、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首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任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副总院长、青岛市东部医院院长、青岛市农工党青岛市委副主委、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她在临床一线工作30年,致力于肝脏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中华医学会青岛市肝病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肝病学会脂肪肝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山东省传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专业学组委员,兼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等多种专业学术期刊编委的同时,努力推进本专业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先后主持承担国务院自然基金等课题十余项。第一研究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等共10项奖项。带领创新团队全面系统的进行了原发性肝癌的生物病因学研究,阐明了HBV、HCV、螺杆菌等生物因素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公认,达国际领先水平。由她主持完成的“青岛市成人脂肪肝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治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把双生子研究应用于脂肪性肝病领域,填补了北方沿海地区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学资料的空白,建立了中国北方脂肪性肝病的双生子人群基因库和临床信息库,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临床数据。发表医学论文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篇,中华系列杂志论文20余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专著《肝脏疾病合理用药》、《实用消化内科药物治疗学》、《消化病合理用药》等5部,国内核心出版社主审2部。目前已经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带教本科实习医生500余人次,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11次、省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20余次、学员达5000余人次。

  一、引领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影响力

  作为学科带头人,她所带领的消化内科,在临床与科研工作中实现了跨跃式发展。科室开放床位由1998年的32张扩大到现在的102张,年门诊量50000余人次,年出院病人2500余人次,年内镜检查13000余人次。科室专业结构完善,设有消化门诊、肝病门诊、消化病房、肝病病房、消化内镜中心。在她的主持下,肝病专业于1996年开始起步,从无到有,逐渐壮大。2002年成立了青岛市第一个脂肪肝门诊,2007年肝病专业成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药理基地;目前肝病专业在慢性肝脏疾病诊治及肝癌的非手术综合治疗等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达国际先进水平。科室建有青岛市内最大的内镜中心,内镜下介入治疗也成为消化内科的专业优势,率先在省内开展了睡眠胃镜检查,早期胃肠癌的内镜下切除达国内先进水平。2008年她所带领的消化内科通过青岛市重点学科评审,成为青岛市消化专业首个重点学科;2009年又顺利通过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的评审,成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2011年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临床中心落户我院,作为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临床中心主任,全面推进临床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构建了开放的临床基础实验研究的平台。

  二、开展国际前沿研究,提出创新理论

  作为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临床中心主任、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近5年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十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等共10项奖项。在肝脏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不断开展国际前沿研究,提出创新理论,带动和促进了整个学科的发展和壮大,使学科在国内消化专业领域享有盛誉。

  1、肝脏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在肝脏肿瘤的病因学方面,她从1997年开始,带领团队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探索了肝脏肿瘤发生的生物病因学问题,全面系统的进行了原发性肝癌的生物病因学研究,阐明了HBV、HCV、螺杆菌等生物因素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达国际领先水平。对阐明生物病因(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螺杆菌感染等)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背景所致的原发性肝癌临床转归和病情进展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奠定了临床早期针对生物病因清除进行肝癌防治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肝癌及癌旁组织病毒抗原表达与临床及组织学的相关性系列研究》、《螺杆菌感染与肝癌关系研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该二项研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分别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遗传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肝病之一,并与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她领导课题组采用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手段,探索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学与遗传学问题,在国际上首次把双生子研究应用于脂肪性肝病领域,寻找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有意义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对进一步阐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治疗措施奠定了基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作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专业学组委员,全程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及《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的起草与修订,为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抗乙肝病毒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

  她充分利用青岛海洋科技和海洋资源优势以及课题组扎实的抗病毒研究基础,借鉴海洋药物的研究方法,对自海洋生物提取的酸性粘多糖的抗乙肝病毒活性进行深层次研究,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观察刺参酸性粘多糖的抗乙肝病毒活性,并与其它传统抗病毒药进行对比研究,对阐明刺参酸性粘多糖的抗乙肝病毒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利用海洋活性物质进行抗乙肝病毒奠定了理论基础,该项研究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

  三、创新医院管理,提升医院影响力

  作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管理者,积极推进创新医院运营管理模式和质量体系建立,她重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培养了一支高效协作的职能管理团队,在她的引领下,医院积极履行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出色完成奥帆赛、残奥帆赛等重大国际赛事的医疗保障任务,树立了青岛市卫生行业的崭新形象,成为青岛市医疗卫生行业的一面旗帜。她个人也荣获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记二等功)、青岛奥帆赛残奥帆赛突出贡献个人、全省奥运医疗保障工作先进个人、支持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青岛赛区工作贡献奖、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人文管理荣誉奖和山东省“巾帼建功”标兵等多项荣誉。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