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请登录,我要注册

公共卫生

第八届医师奖获得者王莉

作者:医师协会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 日期:2012-07-10
导读

         王莉,女,49岁,中共党员 , 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海分会副主任委员, 青海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

关键字:  医师奖 | 王莉 

王莉

  王莉,女,49岁,中共党员 , 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海分会副主任委员, 青海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1998年晋升为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兼神经内科副主任,2003年晋升为神经内科主任医师,2005年起任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一)

  当刚刚16岁的王莉在高考志愿表中填下医疗专业时,她已将自己的一生与医学事业紧紧相连。五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 使她的理想更加具体,信念更加坚定,医学的殿堂面对她这样一个求知欲极强、有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敞开了大门……

  1984年7月,分配至海北州医院的王莉,面对院领导、同事们的期望和病人一双双祈盼的眼神,初来乍到的她感受到了“曼巴”(医生)这个崇高职业的神圣与荣耀,慢慢地释放着自己的热情和爱心……。记得当时刚刚上班不久,有一位藏族妇女因为腹痛、阴道出血表情痛苦的来到了医院,接诊的医师就是年轻的王莉,她仔细询问了患者的病情,为她做了细致的检查,经过认真的处理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几天后,患者再次来到王医师面前,对她的帮助表示感谢。病人的回馈给了年轻的她很大的触动和自信。两年后她调入了代表青海省综合实力最高水平的青海省人民医院,面对全新的环境,对医学知识如饥似渴的她,很快捕捉到了自己发展的平台及专业方向,在老一辈导师和上级医师的引领下,从事了自己热爱的神经内科专业,这一干就是28年。

  一个医生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和上级医生的指导,同时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早些时候由于医学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局限以及认识的不足,大多时候神经内科疾病等于“疑难杂症”,抽象的组织解剖及辩证思维,在神经科医生身上得到了全面的认证。从涉足那些纷繁交叉的神经脉络图,王莉医师就立下了决心,凭着一股韧劲及不服输的个性,很快在这块辛勤耕耘的岗位上脱颖而出。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从副主任医师到主任医师、教授一路走来,这其中的艰辛只有她个人知道,只有被她医治过的病人感受到……

  家住在美丽的金银滩草原的韩女士20余年前来到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来就诊时只有18岁,漂亮的姑娘当时却出现了视力障碍和肢体瘫痪,经过治疗病情得以好转,但一年后症状复发再次入院治疗,确诊患有“多发硬化”,这个姑娘为了不影响男友的生活,主动和他断绝了来往。王莉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精心为患者治疗,并不断从心理上安慰她,患者也产生了极大的信任,每次复发都及时来寻求王医师的帮助,值得欣慰的是,这么多年来患者并没有严重的后遗症,并且得到了家庭的幸福,患者也和她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来这里看病的许多患者常因疾病造成肢体偏瘫、截瘫、肌肉萎缩、言语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她都能够不厌其烦的认真检查,寻找诊断的依据,制定治疗方案,并耐心的告知家属护理所需的注意事项。其中许多病人来自于农村、牧区,语言不通或生活不便,她都会和她团队的人员一起不但解决疾病的痛苦,还为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看到患者好转康复出院,她说她的心里感到了宽慰。她的工作不但获得了同行的认可也获得了患者的信任,因此许多患者慕名前来就医。

  这样的事例在王莉医师行医的28年、诊治过成千上万的患者中,更是不胜枚举。

  (二)

  随着前来就诊病人日益增多,王莉医师意识到,唯有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质量,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患。于是,学习、进修、出国深造,不断地扩充业务知识,加强科研能力,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处置复杂疑难病例的能力。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能成长为科主任、教授,既有着上级医师的带领和同事们的支持,更是她自己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干出来的。执著的事业追求和精神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正是看到了她身上具备这种集爱心、责任心于一身的优良品质,2005年在主管院领导的选拔、推荐下王莉医师走上了科主任岗位,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一个好医生的职责,同时影响着下级医生和刚来院的年轻人。医疗事业的突飞猛进,医疗学科的迅猛发展,机遇于挑战并存,神经科作为医疗纠纷高风险的科室,她始终用一颗非常细致、非常周到的责任心,呵护着年轻的医师,让他们在风浪中得以锻炼成长,更是让年轻人在最容易放弃的时候选择了坚持,并且她将自己有限的知识毫无保留的教授给在校的学生、进修的医生、年轻的同事们,真心的希望他们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更先进的知识,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医生。

  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已从80年代的24张病床扩展到3个病区单元,100张固定床位,年住院人数由2005年的900余人/年到现在的2600余人/年,常年住院病人在130张以上, 门诊病人数由2005年的12000余人/年到现在的27000余人/年,神经内科被评为省级医学重点学科,成为全省最大的神经内科专业科室。

  医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科学。从她进入救死扶伤行列的第一天起,就为患者的不断康复而欣慰,但面对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她也会感到自责和痛苦,所以她暗下决心努力钻研业务,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并与实际相结合,解决患者的疑难病症。来自玉树巴塘草原的丹增尖措和他的父亲年前又一次迈进了王莉医师的办公室,带着一份医患情感和汉藏友谊,来给她拜年。那是2005年,当时只有13岁的小丹增由于头痛、恶心、意识障碍由当地医院转来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到来之后患者又出现了连续抽搐的症状,病情危重,随时都有危及生命的可能,面对病危通知书,丹增的亲人们悲痛欲绝,这也深深的刺痛着王莉医师的心,她暗下决心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努力救治患者,她和她的团队经过昼夜不停的努力,小丹增的病情得以稳定,并康复出院,虽然他们讲不出流利的汉语,但他们以藏族人最隆重的方式表达了对她及她的团队深深的尊敬和感谢。

  (三)

  王莉医师心里非常清楚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所奋斗的目标和方向……。看到落后的青海地区,许多病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现象,深深刺痛她的心,医生的职责和善良的心,使她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青海地处青藏高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使高原脑血管病具有与平原地区所不同的特殊性,她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发现总结,就高原脑血管病的特点、高原脑血管病发病与气候的关系,高原脑血管病死亡病因分析、高原脑血管病多脏器功能衰竭、高原出血及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规律、高原脑出血内外科治疗的评价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课题立项,综合分析,并撰写了多篇专业论文。因神经系统疾患功能残疾率高,容易遗留后遗症,神经干细胞治疗给神经科患者带来了希望,针对目前这一热点问题,她撰写了论文《干细胞与神经系统重建》,阐述了神经系统恢复的可能途径及方法,在这一新领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凭着高标准、严要求,近十余年来先后在核心及地方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著了《青海省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曾荣获省级优秀论文奖;亲自主持和参与完成了6项科研课题.

  她积极协助主管院领导和上级医师筹建了高原脑病研究治疗中心,率先开展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并在高原最早建立了高原卒中单元及开展了相关工作,开展了高原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高原脑血管病吞咽障碍的筛查和康复指导训练、为吞咽、语言及肢体瘫痪患者减轻了残疾;在全省领先开展了高原脑血管病的血管介入治疗工作、高原脑血管病的微栓子检测工作等新技术、新业务。

  近年来由她组织举办了多次省内的学术研讨会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12年再次成功申请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高原脑血管病研究新进展”。

  (四)

  当看到刚刚富裕的农牧民群众带着全部家当,举家来到省会西宁看病,期盼着能把家里的劳动力重新拯救过来的一张张憔悴的脸,作为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王莉医师心中从未平静过,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思索。多少个不眠之夜,当一个看似不能恢复的肢体、丧失劳动能力的病人,重新回到了家庭、回到了社会,她的心里感到由衷的满足和欣慰。

  在从医二十八个年头里,她经常说:“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时起,老一辈专家、教授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在医疗工作中,那一丝不苟,孜孜以求,刻苦奉献的精神始终深深的感染着我”。“好医生”这个目标在她心目中更为清晰。她不断的为此努力,在她的脑海中没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常常下班了她仍然还工作在第一线。在担任神经内科主任后,注重科室的管理,注重思想教育,任人唯贤,积极发挥全员能动性;注重医疗质量,把解决病人的疾苦放在首位,治疗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近年来,临床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病人对医院的信任程度不断攀升,病人总数占全省之首,病人的满意度、社会信誉和效益同时达到了建院以来的最好水平。

  医者仁心,一次,他们收住了一位初中的学生,因感冒后出现了四肢的无力,不能抬臂,不能行走,最终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已有起色时,家人却提出了自动出院,当与家人交谈时才得知患者的父母已下岗,目前继续住院经济上很困难,王莉得知这一情况后,带头捐款,也带动了科室人员一起捐款,为患者的后期治疗筹得了资金,患者的父母也深受感动。她还组织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去老年病院、慈善医院帮助那些需要帮助、身体有残疾的人,也使参加的人员受到了教育,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正是在医院的领导下,她所带领的团队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院、厅级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她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医院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上级医师的引领和帮助,离不开神经内科团队的团结和协作,更离不开病人的理解和信任。她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向高原上盛开的雪莲一样,在追求高原医学事业的道路上、在为解除病人的疾苦上、在养育了自己的这片土地上绽放!

分享: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