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生牙的定义为:正常牙齿数目以外的任何牙齿或牙源性结构,是由牙胚发育而成的,可发生于牙列的任何位置。多生牙在人群中相对常见,患病率为1.5%~3%,多见于于恒牙列,蒙古人种中发病率相对较高。恒牙列多生牙多见于男性,有报道高加索人种患病率男女比率为2:1,而香港学龄儿童患病率男女比例则高达6.5:1。在乳牙列中尚未发现多生牙发病率的性别差异。多生牙可为一颗或多颗。
引言
多生牙的定义为:正常牙齿数目以外的任何牙齿或牙源性结构,是由牙胚发育而成的,可发生于牙列的任何位置。多生牙在人群中相对常见,患病率为1.5%~3%,多见于于恒牙列,蒙古人种中发病率相对较高。
恒牙列多生牙多见于男性,有报道高加索人种患病率男女比率为2:1,而香港学龄儿童患病率男女比例则高达6.5:1。在乳牙列中尚未发现多生牙发病率的性别差异。
多生牙可为一颗或多颗,其分布为单侧或双侧,可发生于牙列中的任何位置。大部分多生牙为一颗,多颗多生牙较少见且大多与综合征相关。上颌前部是多生牙的好发部位,正中额外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次的好发区域是前磨牙区。
多生牙可以是正位、呈倒置或水平异位,或者位于异常的萌出道。大部分多生牙为锥形牙,其次常见的是结节样牙冠,也可表现为牙瘤样。大部分病例中多生牙未萌,位于上颌牙列的腭侧,呈倒置。
病因
关于多生牙的病因有多种假说,如返祖现象,牙胚分裂,牙板过度活跃和外伤,,但迄今为止其发病机理仍不清楚。现认为多生牙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上皮-间充质细胞间的信号传导通路出现障碍,本应凋亡的细胞持续增殖,最终导致牙板过度活跃,形成多生牙。
多生牙可见于一些综合征,如唇腭裂,颅锁骨发育不全和Gardner’s 综合征;也可和其他牙齿发育异常同时出现,如先天缺牙、畸形舌侧尖尖、畸形中央尖、牙内陷、过大牙和双生牙。
临床表现
多生牙的临床表现可能有:乳牙滞留、相关恒牙迟萌或阻萌、中线牙间隙、邻牙移位或旋转,牙列拥挤,相关恒牙的牙根发育迟缓或发育异常如形成牙源性囊肿。因此,多生牙的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对于儿童牙列发育有重要影响。
诊断
多生牙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和放射学检查。临床通过视诊和扪诊可以定位多生牙,而影像学则通过不同的X线片来综合定位。单独使用曲面体层片来诊断多生牙并不可靠,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和98.3%。因此常结合拍摄根尖片和牙合片。当需要手术治疗时,通过X线片对多生牙进行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平行投照技术可用于未萌多生牙的定位。通过垂直或水平X线球管移动技术,可以准确定位多生牙位于牙列的唇颊侧还是舌腭侧,其判断方法可以简记为SLOB(同侧为舌侧,对侧为颊侧)。水平X线球管移动技术拍摄方法为:对牙列同一区域拍摄两张根尖片,两张片子间投照角度偏移20°~30°。垂直球管移动技术为拍摄一张曲面体层和上颌前部牙合片。最近有报道垂直球管移动技术对于多生牙的定位更为精确,尤其是定位上颌前部腭侧多生牙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此外,能够重现三维结构的锥形束CT(CBCT)也可用于定位多生牙。
治疗
多生牙的治疗取决于它们的类型、位置和对于邻牙的影响。如果对于牙列的发育没有影响则不必积极干预,但应告知病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转变为囊肿或多生牙的移位导致邻牙牙根的吸收,并建议定期拍片复查。当出现并发症时则建议拔除多生牙。若多生牙已萌出,直接拔除即可;若未萌出,则需要根据患儿的合作程度及手术的复杂程度选择在局麻或者全麻下拔除。
目前关于拔除多生牙的最佳时机尚未得出一致结论。不仅是多生牙本身,手术也会有一些并发症,有报道早期外科干预(年龄下限为6~7岁)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这些并发症。早期发现和恰当的干预有助于预防多生牙的并发症或降低其严重程度。
多生牙拔除后需密切观察牙列的发育情况。若牙弓间隙足够,拔除多生牙后即可促进阻生恒牙的正常萌出,其萌出时间从6个月到3年不等。约91%的阻生恒切牙在多生牙拔除后的18个月内萌出,其中约30%需要正畸排齐牙列。在拔除多生牙观察一定时期后,若阻生恒牙仍不能自行萌出,则需要手术开窗和正畸牵引。
小结
多生牙是儿童最常见的牙齿发育异常,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能够减少正畸治疗的需求及对恒牙列发育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链接:作者姚嘉榕教授简介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