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专家解读中国深化医改三年进展

作者:孙铁翔、吕诺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12-06-26
导读

         日前,国务院医改办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指出2009年以来的新一轮医改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三年医改各项任务。三年来,医改取得了哪些成效?老百姓又得到了哪些实惠?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政府投入力度空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认为,新医改启动以来,无论是政府的投入水平,还是就医补偿标准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方面改革的力度都很大。这既表明前两年的改革方向比较明确,也说明政府改革的决心更大、力度更强……

  用“中国式办法”撬动世界性难题

  ——专家解读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进展

  日前,国务院医改办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指出2009年以来的新一轮医改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三年医改各项任务。三年来,医改取得了哪些成效?老百姓又得到了哪些实惠?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政府投入力度空前

  《报告》指出,三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09至2011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1516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4506亿元,与2008年同口径支出基数相比,三年新增投入12409亿元,比既定的8500亿元增加了39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入比既定3318亿元增加了361亿元。

  对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认为,新医改启动以来,无论是政府的投入水平,还是就医补偿标准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方面改革的力度都很大。这既表明前两年的改革方向比较明确,也说明政府改革的决心更大、力度更强。

  政府资金的大投入,带来的是各项惠民举措的大发展。三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2012年已提高到24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从2008年的54%、48%,均提高到2011年的70%左右。

  李玲说,大幅度提高医保补助和有关报销标准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视,也是巩固医改成果、深化医改和惠及民生的需要。三年医改已经完成了阶段性目标,继续加大投入是巩固这些改革成果的需要。特别是在今后制度和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改革需要更大的成本。

  制度创新带来更多实惠

  “制度设计是新医改实施三年来的最大创新,用‘中国式办法’撬动了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李玲说,新医改是首先从“顶层”设计出发,即2009年出台相关方案,由政府主导,让各地探索实现医改目标的路径和方法,基层探索出好的经验后,再上升到国家政策向各地推广。其间,根据实际反映出的问题不断调整、优化医改政策。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马进说,中国新医改在几年时间内建立起全民医保体系,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这种制度上的创新,也充分表明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制度优越性,为下一步继续深化医改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姚岚说,新医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创新之处。例如,过去一段时间,许多基层医疗单位主要靠卖药维持运行成本,导致弊端丛生,背离了医疗服务的宗旨,增加了老百姓看病的成本。

  为此,新医改以老百姓最期盼的“药价降幅大、看病报销多”为出发点,积极强化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政策的叠加效应。

  姚岚说,过去以药养医主要是基层政府的问题,政府投入不够,责任难到位。如今,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整合各种资源,同时实施竞争性的用人制度,使得医疗服务回归公益性的本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束了几十年“以药补医”的历史,开始转轨到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

  巩固成果改革力度不减

  《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将坚持改革的方向不动摇,改革的决心不松劲,改革的力度不减弱,巩固夯实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坚定不移地推动新医改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马进说,为进一步巩固基础,强化改革力度,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四年新医改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三年新医改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开了一个好头,但要实现医改的中长远期目标需要耗时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姚岚说,医改是世界性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谈到医改成果和城乡居民的期待之间存在一定落差时,李玲认为,医改前三年的重点工作是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因此,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区域的机构的居民影响是不一样的。

  不过,专家们认为,国家医改的终极目标是惠及所有城乡居民。随着未来医改力度不断加大,全体城乡居民将会从医改中享受到更多直接的实惠。 (记者孙铁翔、吕诺)

  用“中国式办法”撬动世界性难题

  ——专家解读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进展

  日前,国务院医改办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指出2009年以来的新一轮医改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三年医改各项任务。三年来,医改取得了哪些成效?老百姓又得到了哪些实惠?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政府投入力度空前

  《报告》指出,三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09至2011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累计支出1516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4506亿元,与2008年同口径支出基数相比,三年新增投入12409亿元,比既定的8500亿元增加了39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入比既定3318亿元增加了361亿元。

  对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认为,新医改启动以来,无论是政府的投入水平,还是就医补偿标准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方面改革的力度都很大。这既表明前两年的改革方向比较明确,也说明政府改革的决心更大、力度更强。

  政府资金的大投入,带来的是各项惠民举措的大发展。三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2012年已提高到24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从2008年的54%、48%,均提高到2011年的70%左右。

  李玲说,大幅度提高医保补助和有关报销标准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视,也是巩固医改成果、深化医改和惠及民生的需要。三年医改已经完成了阶段性目标,继续加大投入是巩固这些改革成果的需要。特别是在今后制度和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改革需要更大的成本。

  制度创新带来更多实惠

  “制度设计是新医改实施三年来的最大创新,用‘中国式办法’撬动了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李玲说,新医改是首先从“顶层”设计出发,即2009年出台相关方案,由政府主导,让各地探索实现医改目标的路径和方法,基层探索出好的经验后,再上升到国家政策向各地推广。其间,根据实际反映出的问题不断调整、优化医改政策。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马进说,中国新医改在几年时间内建立起全民医保体系,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这种制度上的创新,也充分表明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制度优越性,为下一步继续深化医改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姚岚说,新医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创新之处。例如,过去一段时间,许多基层医疗单位主要靠卖药维持运行成本,导致弊端丛生,背离了医疗服务的宗旨,增加了老百姓看病的成本。

  为此,新医改以老百姓最期盼的“药价降幅大、看病报销多”为出发点,积极强化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政策的叠加效应。

  姚岚说,过去以药养医主要是基层政府的问题,政府投入不够,责任难到位。如今,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整合各种资源,同时实施竞争性的用人制度,使得医疗服务回归公益性的本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束了几十年“以药补医”的历史,开始转轨到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

  巩固成果改革力度不减

  《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将坚持改革的方向不动摇,改革的决心不松劲,改革的力度不减弱,巩固夯实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坚定不移地推动新医改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马进说,为进一步巩固基础,强化改革力度,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四年新医改的阶段目标、改革重点和主要任务。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三年新医改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开了一个好头,但要实现医改的中长远期目标需要耗时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姚岚说,医改是世界性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谈到医改成果和城乡居民的期待之间存在一定落差时,李玲认为,医改前三年的重点工作是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因此,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区域的机构的居民影响是不一样的。

  不过,专家们认为,国家医改的终极目标是惠及所有城乡居民。随着未来医改力度不断加大,全体城乡居民将会从医改中享受到更多直接的实惠。

      链接:专家解读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进展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