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损伤低压缺氧是航空航天中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当外界压力降低到266.89 mmHg(8000米上空)时,人就会发生减压损伤。
低压缺氧是航空航天中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当外界压力降低到266.89 mmHg(8000米上空)时,人就会发生减压损伤。
外界环境压力降低时,人体组织内、体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会游离在血管内形成气泡。形成的气泡在血管内成为气栓堵塞血管,在血管外则压迫局部组织。
由于气泡可容易地进出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因此减压损伤可造成多种不同的症状。例如,血管内的气泡循环到肺部则出现肺血管栓塞,继发肺循环障碍;气泡在肺脏外胸廓内可造成气胸;气栓在心脏血管内可导致循环障碍。气泡压迫局部组织,常见于四肢关节(特别是膝、肩关节等处),引起剧烈的疼痛,称为“屈肢痛”。
失重
失重是航天飞行中的一个特殊物理因素,而人体的结构特点,保证了人对重力的对抗和适应。
载人航天实践证明,失重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很大影响,但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严重。人在失重条件下连续生活工作365天后,返回地球经短期休息,可完全地恢复健康,并未发生不可逆转的生理变化。
航空航天飞行中常可出现宇宙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在载人航天时,航天器及乘员身上都带有各种辐射剂量测定仪,以观察宇宙辐射可能对人体的伤害。观测表明,美苏航天员航天中接受的辐射剂量多数没有达到致人伤害的水平;但在少数飞行中,航天员接受的辐射剂量比较大。
航天时接受剂量的多少与航行轨道有关,航行轨道高时比轨道低时接受的剂量多。载人航天中还应特别注意重粒子对人的伤害,载人航天器的金属舱壁有防辐射作用,但有一定限度,因此应尽可能避免航空航天时遭受太阳耀斑的辐射伤害。
昼夜节律
长期生活在地球表面昼夜节律周期中的人,心理生理功能逐渐形成与此相适应的人体内环境的平衡,某些功能存在着与昼夜节律相类似的同步变化。外界环境昼夜周期发生变化后,人在短期内不能适应,会出现一些生理功能素乱现象。
载人航天器绕地球飞行一周,航天员可见到一次日落,一次日出,一天24小时内可见到十几次日落日出的昼夜周期。航天中的昼夜周期是可变的,时间长短决定于载人航天器绕地球飞行的轨道高低,轨道高则昼夜周期长,轨道低则昼夜周期短。
载人航天器飞行轨道一般是近地轨道,绕地飞行一周大约90分钟,24小时内有16个昼夜变化。长期习惯于地球上昼夜周期的航天员将对这种短暂的昼夜变化很不习惯,可出现睡眠易醒、易疲劳、工作效率降低等,但航天医学工作者会将航天员的作息制度按24小时为一个昼夜周期安排,基本上与地球昼夜周期同步。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