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需要整合,整合的结果就是整合医学,就是还器官为病人,还症状为疾病,从检验到临床,从药师到医师,身心并重、医护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并重。
六 医疗护理配合不佳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纲要指出,护理改革的重点是改变护理工作的模式,变“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为“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使病人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连续、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护理在疾病治疗及人体恢复中的重要作用。病人求医不仅希望得到最佳治疗,而且希望得到最佳护理。通常,诊断治疗的过程对病人来说也许是短暂的、不知不觉的,而对护理的体会则却是漫长而有知有觉的。自从护理专业及护理人员加入医疗领域以来,医疗水平大幅提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开展,医护关系不再是主辅关系,而是共同为恢复病人健康的平等合作关系。完成一台手术治疗,是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的跨学科合作、紧密配合的典范。有时护理工作甚至更显突出,手术师和麻醉师在很多情况下必须服从手术室护士的安排,接受护士监督,以确保手术流程,避免并发症,甚至事故发生,这决非人们一贯印象的“护士在医生指导下工作”。在国外,护理专业及护理人员受到医生和管理人员的极大重视和病人的高度尊重。但在国内,这种新型的医护合作关系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本来,护士是临床用药或病情观察等一线工作的主要实施或参与者,但由于受传统分工概念的影响,医疗与护理间在医学教学中知识的互通融合、技术的相互配合、专业的协调互补、服务的交流沟通等方面都有不很协调的情况发生。例如,临床治疗过程中,没将护理工作整体纳入,病例讨论、术前讨论或死亡讨论没让护士参加,有时参加也是陪衬。危重病人抢救,护士不知道护理重点,有时出现医护之间的严重分离,甚至造成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正如前面所述“医师成了药师”,药师成了“摆药的师傅”,而护士呢?护士成了“药品二次加工工人”。护士的大部分工作时间不是守候在病人身边,而是陷于发药、配药等非直接护理操作中;她们不是与医生主动交流病情及治疗方案,而是单纯机械地执行名目繁多的用药医嘱;不是给病人进行康复宣教和心理疏导,而是反复给病人解释住院费用和催费。从此,医护共同查房的次数少了,医生主动向护士交待治疗方案的时间少了,医护配合缺乏默契甚至脱节。护士总是停留在发药、打针、量体温、数脉搏等最低级的工作层面,与整体护理要求差距甚远。对病人实施的护理级别历来由医生确定并下达医嘱,医生仅从疾病的严重程度来考虑护理级别,并没有从病人的护理需要,从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整体考虑下达护理级别医嘱。比如,一个大手术后基本复原、已改为三级护理的病人,可能因为肺栓塞出现突然死亡,这种突发意外情况每被问责的是护士巡视不到位,而不是医嘱问题,护士成了“被告”,殊不知护理级别与病人病情不符是问题发生的直接原因。“医护一体”的理念自古有之,被古希腊人誉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就曾教病人如何漱口、教肾病病人如何饮食,后来成了现代护理中的“188体育平台论坛 护理和饮食护理”;《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能医善护,亲自为病人煎药、喂药,被传为佳话,这就是现代护理中的“口服给药”。在这里,我们不是提倡医生去当护士,或医生去做护理工作,医生和护士都应把本职工作做好,我们所需要的是医生要用护理的理念去完成医疗工作,护士则应用医疗的理念去完成护理工作。
七 西医中医相互抵触
西医和中医作为东西方不同的医学门派,都经历了上千年,甚至数千年的发展。既有不同性,也有共同性,都为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都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但其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有各自的特点,并强调自己的侧面和优势。两种医学体系都是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服务的,如果能相互学习、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形成中西整合医学体系,定能事半功倍。但两个医学领域历来协作不好,相互藐视,互相抵触。在历史上更多的是西医看不起中医。从1880年左右新中医反对老中医;到北洋政府时期,西医引入并兴起后对中医的排斥;一直到现在社会上对中医的否定。有人公然提出“中医不科学”。其实单一地强调西医或中医的正确性和贡献都是片面的,比如西医在急性病、中医在慢性病的治疗中各显其优势;西医治疗针对病灶,追求药到病除,刀到病除;而中医治病针对全身,追求整体调理,恢复元气,“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比如溃疡病人目前最好的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一吃就好,治愈率相当高;但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服保和丸或藿香正气丸更好,服质子泵抑制剂长期效果不佳。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整合消化病学,在溃疡急性期服质子泵抑制剂,在恢复期(或称愈合后期)最好服藿香正气丸,那样就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