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米奇·阿尔博姆与他在大学的老师莫里关于人生与死亡的对话。是莫里为米奇,为人们讲授的最后“一堂课”。
《相约星期二》 简介
这是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米奇·阿尔博姆与他在大学的老师莫里关于人生与死亡的对话。是莫里为米奇,为人们讲授的最后“一堂课”。
1994年8月,医生确诊77岁的莫里患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随着病情的进展,莫里逐渐告别了他喜爱的跳舞、游泳、他在大学的课堂(他讲授社会心理学)。
医生估计莫里还有2年时间,但他知道时间还要短。于是他作出了重大决定,他要把死亡作为他最后一门课程。他希望人们:“研究我缓慢而耐心的死亡过程,观察我身上发生的一切,从我这儿学到点什么。”
1995年,米奇在一个电视节目上看到了患病的莫里。米奇曾经是莫里的得意门生。看到莫里生病,米奇去看望他,并在他缠绵病榻的最后14个星期里,每个星期二都上门与老师相伴,聆听老师的教诲。老师说:“这是我的最后一篇论文”。他的碑文是“一个终生的老师”。在老师去世后,米奇将其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取名《相约星期二》。
古话说得好,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悔。对于年过耳顺的我来讲,《相约星期二》可不是一般的经典励志书,读它能让我更好地洞察人生、通透生命。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与生活讲和!
人生大体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来
据CCTV(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结果,目前70%的国民每天休闲不到3小时;而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排行榜中,上海仅得分65.85分,排名97位,于大城市中表现最差。如今在大都市里,似乎少有人会说自己幸福。我们甚至还经常听闻,有学生考试稍不顺利就跳楼的,有职场精英工作偶遇挫折就抑郁的……世界是否越来越喧嚣,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让人迷失自我?
生活压力真有那么大?幸福真的很难得到吗?其实,恰如人生无常岁月催老,我们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衰老病死。对此,《相约星期二》的男主角——一位濒临死亡的老教授莫里这样说:“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那么,面对这个让我们无法拒绝而又害怕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莫里的答案就是:与生活讲和。——“人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那么,就在自然的怀抱里讲和吧。”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带雨伞时不下雨,下雨时却忘了带伞;人生就是勤奋工作时老板没看见,偷懒摸鱼时就被撞见;人生就是当你开始思索人生是什么时,你已经什么都不是了。但这些困窘都不能妨碍我们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
幸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觅
饿时,饭是幸福,够饱即可;渴时,水是幸福,够饮即可;裸时,衣是幸福,够穿即可;累时,闲是幸福,够畅即可;困时,眠是幸福,够时即可。爱时,牵挂是幸福,离时,回忆是幸福。星云法师也说过,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也正如老教授莫里所言,他认为最完美的一天,也就是他最大的愿望:“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 ,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就这些。”
是的,就这些!在生命最后一刻,莫里所描绘的他心中这最完美的一天,不正是我们每天都在度过的平凡一天吗?不过,是否都要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才会像莫里一样,发现自己竟然在不经意间错过了许多生活中的美好呢?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本不必在意目的地,我们该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与生活讲和,确实需要一种大智慧、大气度。因为与生活讲和,生命才会以不断出发的姿态,为了某种只有自己才能感知的心灵召唤,行进在人生路上。
莫里教授话生死
我已经踏上最后行程,人们要我告诉他们如何打点行装。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如果我们相信这一事实的话,我们就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衰老并不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
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
那是一种最不可思议的感觉。一种既无奈又平静的感觉。我想到了上个星期做过的一个梦,我走过一座桥,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已准备好去任何一个地方。
死是很自然的。我们之所以对死亡大惊小怪,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视作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觉得既然是人就得高于自然。
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们即使死了也不会真正地消亡。你创造的爱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着。你仍然活着——活在每一个你触摸过、爱抚过的人的心中。
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我死了以后,你会去墓地吗?告诉我你的问题?知道吗?我死了以后,你说,我听。
——晓文摘录自《相约星期二》(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