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非冠脉领域:迎来介入治疗新高潮

作者:张致媛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03-22
导读

         CIT的十年,见证了中国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蓬勃发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介入治疗也在逐步走进非冠脉领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风头正劲,我国数万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经皮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RSD)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也已露出“尖尖角”……有人预言,介入心脏病学的下一个高潮将出现在非冠脉领域。

关键字:  慢性房颤 | PVI | TAVI | RSD 

  CIT的十年,见证了中国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蓬勃发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介入治疗也在逐步走进非冠脉领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风头正劲,我国数万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经皮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RSD)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也已露出“尖尖角”……有人预言,介入心脏病学的下一个高潮将出现在非冠脉领域。

  顽固性高血压:RSD起步阶段,注重实践与交流

  本届CIT在开幕式前安排了RSD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示教演示,足见其受关注程度。术者西韦特(Sievert)教授介绍,RSD操作要点是尽可能将导管放置到肾动脉远端,至主要分支后打开发生器,最大功率可达8 w,温度升至约52℃(不宜超过75℃),消融持续30 s;导管后退约5 mm,变换方向再行消融,以使管壁整周均接受治疗;每条动脉消融4~8次。针对与会医师提问,Sievert教授指出,不能在同一点多次消融,在较短的动脉和接近肾门的区域,消融密度要稍大。对于动脉较早分支和轻度狭窄等一些研究者认为解剖上不适宜该方法的肾动脉,Sievert教授认为,对较早分支的动脉可进入两侧分支消融,轻度狭窄动脉亦可消融,但要谨慎操作以免引起再狭窄。Sievert教授介绍,4周时就可观察患者是否对治疗有反应,最终效果在6个月即可观察到。目前RSD已获得一定疗效,动物实验中尚未发现复发。关于患者是否会因神经再生而出现复发,Sievert教授认为现在讨论为时尚早,即使有复发,也会在几年后出现,需观察3~5年。

  inserted image

  我国也陆续有开展。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卢成志教授介绍了所在中心21例患者的治疗数据。他们于每侧肾动脉选择4~6个点作消融,能量为8~12 w,温度45~60 ℃,每个点消融120 s。其中7例为经股动脉途径,14例经肱动脉。结果显示,10例患者随访达3个月,降压效果良好,降幅达44.1/20.7 mmHg(图1);安全性好,无肾动脉并发症,有2例穿刺部位轻微出血,经肱动脉途径出现1例假性动脉瘤。该研究验证了RSD在中国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inserted image

  结构性心脏病:TAVI热潮之下,安全性亦受关注

  在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正在兴起的今天,荷兰学者塞吕(Serruys)教授提醒我们也要关注TAVI术后的并发症,他主要介绍了卒中发生情况。Serruys教授指出,TAVI与卒中的关系受多因素影响(图2)。据近年来文献显示,TAVI术后脑缺血损伤发生率介于66%~86%,但有学者报告,TAVI后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到的无症状脑缺血与短期神经认知功能损伤无关。近期一项对23项研究(n=3872)的汇总分析显示,根据瓣膜研究学术联盟(VARC)定义,TAVI术后30天大卒中、小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生率分别为3.8%、0.9%和1.5%。另一项纳入53项研究(n=10037)的荟萃分析报告,TAVI术后30天卒中或TIA的发生率为3.3%,大卒中发生率为2.9%。

  就TAVI术后卒中发生这一难题,Serruys教授提出了一些预防方法,包括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一些学者提出的应用抗凝药物也是有效的,还可应用血栓保护装置,另外就是注意预防新发房颤。总之,对卒中的预防要强调整体策略。

  心律失常:房颤消融势头正劲,深入探讨策略与复发原因

  inserted image

  慢性房颤逐步消融(stepwise)是一种包括肺静脉隔离(PVI)的复合消融,成功率较高。北京安贞医院董建增教授认为,该方法较激进,对于慢性房颤,PVI以及对二尖瓣环峡部线、左房顶部线、三尖瓣环峡部线阻滞是必要的,因此可施行2个环肺静脉隔离,并对3条径线消融,即2C3L方法,是较优化的房颤消融策略(表)。

  伴随房颤射频消融开展,复发问题受到关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马坚教授就其原因进行了探讨。从战略(病理机制)上看,房颤是年龄相关性病变,为老年心房纤维化病变,术后心房继续纤维化仍可致房颤,因此,复发是必然的。从战术(消融损伤)上分析,目前用于消融术的导管并非专用,消融损伤直径仅数毫米,集点成线以用于治疗,但每个点术后都有恢复传导的可能,因此易复发,可归咎为心房-肺静脉传导恢复。另外,文献报告的复发相关因素还包括持续房颤(>5年)、左房明显扩大(>50 mm)、心脏器质性病变等。马教授认为,房颤复发最主要原因仍在于其本身就是一种持续进行性病变。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