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已迎来第十个年头,其多方面发展惹人瞩目。首先是规模不断扩大,参会医师从首届会议的800名增至2011年的5000余名,并且,最初参会者几乎全部为国内医师,而2011年已有约600名国外学者和医生参会,成长为一个国际盛会。其次,从学术内容来看,最初主要倾向于冠心病介入治疗,至今已发展为全面的介入心脏病学大会,包括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周围动脉病及顽固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等,交流领域日趋全面。
大会主席高润霖院士专访
忆往昔,览十年历程
CIT十年,规模壮大,全面发展
CIT已迎来第十个年头,其多方面发展惹人瞩目。
首先是规模不断扩大,参会医师从首届会议的800名增至2011年的5000余名,并且,最初参会者几乎全部为国内医师,而2011年已有约600名国外学者和医生参会,成长为一个国际盛会。
其次,从学术内容来看,最初主要倾向于冠心病介入治疗,至今已发展为全面的介入心脏病学大会,包括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周围动脉病及顽固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等,交流领域日趋全面。
再次,从国际合作广度和深度看,既往只是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演讲,而现在已开始与美国TCT等9个国际学会开展广泛的战略合作。
最后,从影响力来看,CIT已从单纯的国内交流成为国际品牌会议,目前其规模仅次于TCT和EuroPCR会议。
中国介入领域:回顾发展,认识差距
CIT 10年见证了中国介入心脏病学近10年来的发展。
一方面,介入治疗开展数量迅速增长,以冠心病为例,从2003年4.1万例发展到2010年28万余例,仅次于美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例数也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我国对某些新技术(如新型DES)的研发进展也较迅速。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发展不平衡,在地区及医院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否认有不规范和某些过度应用问题;科研水平与国际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创新能力也相对落后,例如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等。至于科研水平落后原因,主要包括对前瞻性研究等临床科研项目资金支持不足,对现有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欠缺,产业部门、研究部门与临床医生的产-学-研结合仍与国外存在差距。
看今朝,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CIT2012 亮点频现
除了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和周围血管病变等常见领域外,本届CIT有以下亮点值得关注。
首先,目前广受关注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已在我国开展,我国相关产品开发以及国外产品临床试验值得关注。介入心脏病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例如顽固性高血压介入治疗也是推荐医师了解的方法之一。
亚太地区将是介入心脏病学发展热门地区。本届CIT也专门设置了关于亚太地区介入心脏病学现状与进展的讨论,非常值得关注。
介入创新峰会将集中展示和讨论新技术,鼓励产-学-研结合创新。中日论坛、CTO俱乐部和分叉病变俱乐部等将以复杂病变技术操作和规范化为主。模拟器亲手操作将有助于初学者体会操作要领。
本次会议教程内容也更丰富,以规范化治疗为主线。最后,青年医师研究奖评选也有变化,不再仅关注医师在当届大会上论文展现,而是综合考评青年医师科研经历和成果,由国内外学者共同评选。
国际合作,碰撞学术火花
目前,国际间合作交流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为我国带来最新研究进展,使国内医师实时、不出国门即可了解最新学术动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术思想交流,对开阔研究思路大有益处。另外,与国际学会合作也是展示我国医师研究成果良好机会。
因此,CIT与国际学会的合作,既提供了交流平台,也是展现我国成果的窗口。
谈未来,弥补差距,绘制蓝图
我们期望CIT达到以下目的:一方面推广新技术、规范普及现有技术,在快速发展同时强调规范性,即规范适应证选择、操作、围手术期处理等,要促进地区间平衡、缩小差距、提高介入领域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促进国际交流、搭建国内外合作平台,希望CIT成为引进国外最新研究进展、展示我国研究成果的平台。
CIT目前已颇具规模,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她做得更“精”,通过战略合作吸取TCT等国际会议经验,使CIT越办越好。希望能继续扩大她的国际影响力。
对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目前治疗规模发展迅速,将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应强调规范性,目前的准入制度、质控制度等已取得一定成效,技术规范仍值得强调。更重要的是,应加强我国科研水平,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另外,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新产品开发,开展转化医学研究,进一步促进我国介入心脏病学发展。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