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化医学提出之前,临床医生与基础研究工作者常常各自为政,主要凭个人兴趣来确定研究方向,这不仅造成了研究资源的浪费,而且往往无法使患者最终获益。2001年2月,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成果被公开发表,一度让人们欣喜地认为“生命天书”的密码就此被破解,但时至今日,各种疾病困扰仍在困扰着人类。
前排中坐者为刘志红
受访者:南京军区总医院肾脏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刘志红院士
传统医学模式的窘境:催生转化医学诞生
在转化医学提出之前,临床医生与基础研究工作者常常各自为政,主要凭个人兴趣来确定研究方向,这不仅造成了研究资源的浪费,而且往往无法使患者最终获益。2001年2月,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成果被公开发表,一度让人们欣喜地认为“生命天书”的密码就此被破解,但时至今日,各种疾病困扰仍在困扰着人类。
事实上,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健康问题,归根到底取决于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者的通力合作:基础研究者必须知晓临床上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而临床医生也必须了解目前的基础研究进展到何种阶段,能解决哪些问题。转化医学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打破传统医学模式中过于细致的专业划分,将临床、基础、企业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推动临床问题的解决,并将新疗法、新药物和新器械用于临床实践。
开展转化医学:依托现有优势、实现战略转型
转化医学的概念不难理解,但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早在2010年,刘院士就提交了《转化医学:知易行难》的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筹建转化医学中心的过程中进行了实践。作为国内肾脏病领域的第一家转化医学中心,南京军区总医院肾脏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简称“中心”)的主体——南京军区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简称“研究所”)拥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国内肾脏病领域专业排名第一,在肾脏病领域率先获得国家“973”项目、年诊疗25万例患者等),并多年来以“医教研”为一体,非常注重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相结合,所以它与转化医学结缘可谓是一种必然,也是一个战略转型的契机。除临床机构外,“中心”还纳入了南京大学生科院、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科院药物研究所和国家基因芯片中心,并拥有两个产学研基地——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和威高血液净化制品有限公司,这种联合为成果转化提供了多方位支持。
刘院士认为,开展转化医学不是随意的行为,必须根植在一个真正的医疗研究机构基础上。严格说来,做好转化医学的机构必然是学术医疗机构,而非一般的医疗机构。因此,刘院士要求“中心”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中科院年会那样,具有高规格的学术标准,让参会者自由分享从事转化医学的经验与成果。
利用转化医学平台:加快转化、更新理念、满足需求
加快成果转化 回顾过去,在不依托转化医学平台的情况下,“研究所”研制的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肾病一类新药大黄酸历经20多年才完成了临床前工作和I期临床试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单纯学术机构进行药物研发的劣势。刘院士认为,在大黄酸的II、III期临床试验,直至今后新药上市和上市后推广的过程中,仅凭某一单位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必须要借助转化医学平台才能加快成果转化,让患者早日应用这一颇具前景的药物。
更新治疗理念 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在脏器衰竭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并不能满足多脏器衰竭时的治疗理念,无法同时支持多个脏器的功能。“中心”提出了改良方案,并正借助于转化医学平台来制造新一代的多脏器体外生命支持系统。
满足医患需求 肾穿刺活检是肾病诊疗中的核心环节,但目前的肾穿刺装置对患者损伤较大。虽然“研究所”曾经创立的“一秒斜角进针快速穿刺法”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医生在实践中并不能完美应用,而且该方法需要二人协力才能完成。“中心”在中科院医工所的帮助下对穿刺针进行了工艺改良,实现了单人操作、负压可控、进针角度和深度更准确等要求,使得医生应用更得心应手,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培养转化医学人才:以physician-scientist为目标
转化医学旨在满足临床需求,而身处一线的临床医生最能强烈意识到需求所在。然而,单凭优秀的临床医生是不够的,转化医学需要的是临床医学科学家,即physician-scientist。刘院士认为,Physician-scientist首先是勤于实践,医术精湛的临床医生,同时还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临床与基础研究在思维模式上的不同之处,如此才能在看似平凡的临床工作中敏锐地发现问题,并找到准确的基础研究方法加以解决。他们还须具备寻找合适合作伙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还需具备与基础研究人员、甚至企业、政府对话的能力。
Physician-scientist强调临床与基础相结合,刘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白天看病、晚上做科研的经历就是对physician-scientist的最好诠释。在转化医学提出之前,其实刘院士已经在不自觉地从事转化医学,但转化医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将这种不自觉被动的职业行为转变为自觉主动的发展追求,并将转化医学从个体实践变成一个系统化的、科学的医学发展模式,从而推动学科发展。
为了培养physician-scientist,“中心”每周都会组织journal club活动来学习最前沿的基础研究资讯,并通过疑难病例讨论来训练临床思维和凝炼临床问题的能力。部分对科研有进一步需求的临床医生和医学生还能从lab meeting的研究进度汇报中得到科学研究的启示。
展望转化医学未来:加深认知、建立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
从2010年在医院会议上提出建立转化型医院,并以建立“中心”为试点至今,刘院士已经在各种不同级别的会议上宣传过转化医学的知识与理念,她切实感受到中国医生有必要对转化医学加深认知。但是刘院士也坦言,并非每一名临床医生都会对转化医学感兴趣,这取决于医生对医学的热爱,以及是否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并且急切地解决患者疾苦而找寻方法。
刘院士认为,转化医学的未来在于建立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将更多优势资源进行高度整合、集成,从而更快速、更有效地解决重大临床问题,并推出体现我国国家水平的转化医学成果。由此可见,对于转化医学的未来而言,平台搭建和环境营造非常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关乎政府决策。可喜的是,《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明确将转化医学作为重点,相信中国转化医学的春天已经来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专题报道:http://zt.cmt.com.cn/zt/tm/index.html。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