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研究有必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型工具,开展大气污染模型研究,明确我国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暴露于人群浓度......
慢性健康效应研究 迄今为止,与全球数百项的急性效应研究相比,大气颗粒物长期暴露与死亡率变化关系的队列研究相对较少,仅有上世纪90年代的哈佛六城市和美国癌症学会队列研究结果,被得以公认及广泛应用(图3)。
急性健康效应研究 急性健康效应研究常以死亡作为健康效应终点。国外关于PM2.5与居民死亡关系的研究很多,提示了PM2.5污染与总死亡、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死亡的关系。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也在上海、重庆进行了PM2.5与居民死亡关系的急性健康效应研究(图4)。此外,大气PM2.5污染也被发现与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相关。
干预研究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为PM2.5的干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国家在此期间采取了诸多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PM2.5浓度从105 μg/m3降至45.2 μg/m3。国内研究显示,与基线资料相比,奥运会期间的哮喘门诊就诊人数明显减少、出租车司机的心率变异性明显增加。
国内外研究比较 尽管很多国外研究为PM2.5的有害健康效应提供了证据,但发达国家的暴露反应关系未必适用于中国。欧美的颗粒物多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而我国的大气颗粒物以煤烟型为主。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在各种来源的颗粒物中,来源于机动车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笔者将欧美和中国相关研究作一荟萃分析后发现,我国居民对PM2.5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图5)。
目前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 回顾过去10年,我国的卫生工作者以与国际接轨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健康效应(死亡、患病、亚临床效应)终点上,研究了大气主要污染物与人群健康的关系,确证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并得到了一些定量结果。然而,我国对PM2.5的监测是零散的、间断的,得到的结果也是局域性的,数据系统性较差,有限的观测结果不能全面反映中国PM2.5污染的整体状况,从而无法开展深入分析。
未来研究有必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型工具,开展大气污染模型研究,明确我国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暴露于人群浓度;② 选取典型地区进行大规模队列研究,估算我国大气污染物与健康效益的剂量-反应关系;③ 以更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支付意愿等方法,开展大气污染造成健康损失的货币化工作。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