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

“要命”的入肺颗粒

作者: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那晓琳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03-05
导读

         2011年秋冬以来,PM2.5受到民众与政府空前的关注。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在2011年11月10日第七届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我国的PM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将出台。近期北京等城市已率先制定了PM2.5监测时间表。据悉,世界卫生组织于2005年在提高PM10空气质量指导值的同时新增加了PM2.5的空气质量指导值。另据权威资料统计,在过去30年里我国吸烟者数量并未明显增加,肺癌患者却增加了45.6%,这可能与空气污染强相关。

关键字:  PM2.5 | 入肺颗粒 

  2011年秋冬以来,PM2.5受到民众与政府空前的关注。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在2011年11月10日第七届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我国的PM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将出台。近期北京等城市已率先制定了PM2.5监测时间表。据悉,世界卫生组织于2005年在提高PM10空气质量指导值的同时新增加了PM2.5的空气质量指导值。另据权威资料统计,在过去30年里我国吸烟者数量并未明显增加,肺癌患者却增加了45.6%,这可能与空气污染强相关。我们特邀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那晓琳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孙永昌教授撰稿,从环境科学、流行病学与医学的角度,阐述PM2.5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及对策,希望以此促进我们提高预防PM2.5相关疾病的意识与能力。

  PM2.5对健康的影响

  •PM2.5可直接进入肺部或进入肺泡,并经血液通往全身。其本身的毒性或携带有毒物质(有机物、硫化物、氮氧化物、重金属颗粒等),对人体健康会造成极大危害。

  •PM2.5主要影响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无论短期或长期暴露,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长期暴露将导致肺功能下降、慢性支气管炎,甚至早亡;短期暴露将诱发肺部疾病,如哮喘、急性气管炎、呼吸道感染。对心脏病患者可导致心脏病发作、心律失常等。另外,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推波助澜。

  •美国哈佛大学的六城市及美国癌症学会的长期队列研究表明,细颗粒物每增加10 μg/m3,全因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分别升高4%、6%和8%;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患肺癌的风险比清洁城市高10%~15%。

  •北京地区2011年12月5-6日受大雾天气影响,全市各大医院接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骤增。尤其是鼻炎、咽喉炎老患者发作的较多。此外,儿童患者门诊量也上升两成。

图可吸入颗粒物进入呼吸道( 为PM10,为PM2.5)

  PM2.5含义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直径还不到人体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影响,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颗粒直径≤10微米)相比,PM2.5因颗粒更小且主要以气态存在,不易被呼吸道所阻挡,可直接进入肺部或进入肺泡,又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并经血液通往全身。

  PM2.5来源

  PM2.5最主要来源是人为产生的。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可直接排放PM2.5,或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煤炭、石油及其他矿物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例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燃烧、垃圾焚烧等产生的烟气中就含有大量的PM2.5。

  此外,一些空气污染物可转化成PM2.5,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等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二次污染物。其他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等。

  多方声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研究结果表明,PM2.5和PM10浓度越高,儿童及其双亲呼吸系统病症的发生率也越高,而PM2.5的影响尤为显著。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及其同事的研究也发现:2004年至2006年期间,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在约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

  •虽然PM10和PM2.5都是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但PM2.5的影响显然更大。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研所所长钟南山 院士一直关心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关系。他曾经在公开场合提醒过,灰霾天气致肺癌发生猛于尼古丁。据权威资料统计,我国吸烟者数量并未明显增加,可是肺癌患者在过去30年里却增加了45.6%,这与空气污染绝对有关系。

  ■讨论

  PM2.5致毒原因探讨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教授 :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气细颗粒可引起呼吸系统、心脏及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广泛损伤。目前普遍认为,氧化应激是大气细颗粒致毒的关键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簇(ROS),尤其是氢氧自由基(OH)。OH自由基导致生物分子的氧化损伤,与一系列的病理和毒理相关。

  此外,毒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粒径及化学组成的细颗粒其生物学效应和毒性影响有显著区别。在颗粒物诱发OH自由基产生的过程中,表面携带的金属离子、醌类物质和生物体内的抗氧化剂之间可能有很重要协同效应。

  研究表明进入人体内的PM2.5颗粒约有50%会沉积在肺中,导致肺组织部分硬化,同时颗粒物表面附着的多环芳烃类有机化合物,是一种强致癌物,可引发肺癌,多环芳烃类浓度每增加1倍,癌症发病率会增加3.3倍。

  预防策略

  哈尔滨医科大学那晓琳教授 :由于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及汽车尾气,取暖地区的清晨和傍晚各种锅炉同时启动,加上下班高峰及逆温天气的影响,大气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会造成PM2.5颗粒浓度增加,由此产生严重的烟霾天气。因此,我们建议:减少晨练的时间,尤其在烟霾天气,应该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如果要出行,最好戴上口罩。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应该尽量呆在室内,防止患上呼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这个时候也不应该开窗通气,因为室内的空气比室外干净。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