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媒介 基孔肯雅病(CHIK)是由伊蚊、按蚊、库蚊传播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也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流行区的牛、马、猪、羊的血清中均能查出该病原的抗体)。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法国的报告显示,患基孔肯雅病的妊娠女性可将病毒传递给胎儿和新生儿;非洲的一项研究表明,基孔肯雅病毒的母婴传播率为3%。此外,有报告显示,该病毒在实验室中可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流行病学资料 1952年,该病在坦桑尼亚南部暴发;1965年,印度马德拉斯40万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并且发
传播媒介 基孔肯雅病(CHIK)是由伊蚊、按蚊、库蚊传播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也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流行区的牛、马、猪、羊的血清中均能查出该病原的抗体)。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法国的报告显示,患基孔肯雅病的妊娠女性可将病毒传递给胎儿和新生儿;非洲的一项研究表明,基孔肯雅病毒的母婴传播率为3%。此外,有报告显示,该病毒在实验室中可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
流行病学资料 1952年,该病在坦桑尼亚南部暴发;1965年,印度马德拉斯40万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并且发病。1987年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地区也发现此病。2007年以来,欧洲意大利、法国和北美地区相继发现该病,并在当地的亚洲虎蚊中发现了已变异的基孔肯雅病毒。
近年,该病主要在非洲、东南亚地区、印度、埃及等国呈周期性流行或暴发。例如,2011年6月,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暴发疫情,3周内就有7014例患者住院;8月,印度果阿地区发生疫情。2010年以来,该病在我国广东东莞地区亦有小流行。
基孔肯雅病的主要症状 当基孔肯雅病发病时,因为发热、关节剧痛,患者常会用双手抱膝,使身体弯曲,不敢动弹,呈屈曲状强迫体位。基孔肯雅是新瓦西里语,意为曲屈,故本病曾被翻译为“曲屈病”。
基孔肯雅病的潜伏期为1~12天。早期可见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伴呼吸道症状,并且常见眼球转动疼痛、畏光、结膜炎等表现;80%的患者在发热2~5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出现时患者可出现第二次发热;患者亦有肌肉关节(四肢、脊椎)剧痛,少数患者可在数分钟内丧失关节活动功能,5.6%的患者可遗留持续性关节僵硬。
部分患者在发热后伴有鼻、牙龈、皮肤、胃肠道出血,一般出血量不大,被称为不伴休克的出血热,死亡率约0.4%。但该病若与登革热重叠发生,则患儿的死亡率可达20%。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