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

血清高表面抗原示高肝癌风险

作者:台湾佛教慈济医院台北分院 曾岱宗 等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2-02-21
导读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低病毒量的患者而言,血清中表面抗原浓度越高,日后产生肝癌的危险越大。对于感染病毒基因型为B或C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产生肝癌的决定性因子包括性别,年龄,e抗原的状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及乙肝病毒量。

  中文题目: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低病毒量的患者而言,血清表面抗原浓度越高,日后产生肝癌的危险越大

  英文题目:

  High Level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Increas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Low HBV Load

  背景及目的:慢性乙型肝炎,是产生肝癌的重要危险因子。从过去的研究中已知,病人表面抗原的浓度越低,日后清除表面抗原的机会越高,相反地,是否表面抗原浓度越高,日后产生肝癌的机会也越大,目前仍不清楚。

  方法:我们于台大医院,追踪了2688位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其平均年限为14.7年,同时这些患者,于纳入追踪时,并没有肝硬化的证据。除了分析已知的肝癌危险因子之外,我们将利用这个族群,进一步探讨表面抗原浓度和肝癌的关系。

  结果:在追踪的病人中,有191位产生肝癌,平均肝癌发生率为0.5%。分析中指出,在纳入追踪时的表面抗原浓度和乙型肝炎病毒量,都被证实和肝癌的发生呈正相关。但比较这两项因子,乙型肝炎病毒量,对于预测10年和15年肝癌发生的能力,都较表面抗原为佳。然而,若将分析的族群,局限于病毒量小于2000 IU/mL的e抗原阴性之患者,则影响肝癌发生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ALT的浓度,以及表面抗原的浓度,而非乙型肝炎病毒量。多变项的分析指出,相较于表面抗原浓度<1000 IU/mL而言,表面抗原浓度≥1000 IU/mL,产生肝癌的风险比 (hazard ratio)为13.7(95%信赖区间为 4.8~39.3)。

  结论:对于感染病毒基因型为B或C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产生肝癌的决定性因子包括性别,年龄,e抗原的状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及ALT和乙型肝炎病毒量。但对于e抗原因性患者合并低病毒量的患者而言,肝癌的决定因子是年龄,表面抗原以及ALT的浓度,而非乙型肝炎病毒量。

  科研人员:台湾佛教慈济医院台北分院 曾岱宗,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内科部胃肠肝胆科 刘俊人 杨宏志 苏东弘,台湾佛教慈济医院台北分院 王嘉齐,台湾临床医学研究所陈祈玲,台湾佛教慈济医院台北分院 刘振骅,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内科部胃肠肝胆科 陈培哲 陈定信 高嘉宏 

  (该文在第22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上首次发表,该文第一作者台湾佛教慈济医院台北分院曾岱宗获得第22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年轻研究学者奖)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