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的鉴别诊断与预测导致肾前性急性肾损伤(AKI)的诱因可触发肾脏代偿机制,在肾脏储备功能良好时可以维持内稳态,对液体治疗反应良好,因此,区分肾前性AKI和肾实质性AKI有重要临床意义。
AKI的鉴别诊断与预测
导致肾前性急性肾损伤(AKI)的诱因可触发肾脏代偿机制,在肾脏储备功能良好时可以维持内稳态,对液体治疗反应良好,因此,区分肾前性AKI和肾实质性AKI有重要临床意义。
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可有效区分肾前性和肾实质性AKI[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87],即尿NGAL>104 μg/L提示肾实质性AKI,而尿NGAL<47 μg/L则不支持肾实质性AKI。
荟萃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预测AK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4和0.82(ROC曲线下面积=0.96),而尿CysC水平预测AK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仅为0.52和0.70(ROC曲线下面积=0.64)。与血清肌酐和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比,术前CysC水平可更有效地预测心脏术后AKI的发生情况。
另有研究表明,尿液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水平可用于诊断新月体肾炎[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与否无关],并可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和90.2%。尿FSP1水平与FSP1阳性肾小球细胞数相关,经治疗后,FSP1水平降低。
AKI的预防与预后
远处缺血预适应可简单有效预防AKI 远处缺血预适应(RIPC)是指,若预先对一远处器官或下肢施行短暂缺血处理,则对后续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一项随机、单盲、对照临床研究显示,对于接受了心脏手术的患者,RIPC可使术后AKI的绝对风险下降0.27、相对风险下降0.43,无不良反应发生。RIPC为预防高危患者发生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他汀可使重大择期术后AKI发生率降低16% 一项基于老年人群的大样本(>21万)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使重大择期手术后AKI发生率、急诊透析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16%[比值比(OR)=0.84]、17%(OR=0.83)和21%(OR=0.79)。
AKI增加CKD和ESRD发生风险 经对13项组群研究的分析显示,AKI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病(CKD)和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混合风险分别为25.8/100患者-年和8.6/100患者-年。
与非AKI患者相比,AKI患者发生CKD[混合危险比(HR)=8.8]、ESRD(混合HR=3.1)和死亡(混合HR=2.0)的风险更高,且受AKI的严重程度影响。即使AKI患者的肾功能恢复,但其新发CKD的风险也显著增加(HR=1.91)(图1)。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