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东大附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黄志纯主任医师等人在国内率先尝试将超声刀技术用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经过一年多的临床应用,现已将超声刀技术应用于咽部手术如扁桃体切除、鼾症手术及头颈部手术如喉癌、颈淋巴结清扫、甲状腺等手术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超声刀”技术原本主要应有于普外科手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东大附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黄志纯主任医师等人在国内率先尝试将超声刀技术用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经过一年多的临床应用,现已将超声刀技术应用于咽部手术如扁桃体切除、鼾症手术及头颈部手术如喉癌、颈淋巴结清扫、甲状腺等手术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超声刀的基本原理是超声频率发生器使金属探头(刀头)以超声频率55.5kHz进行机械振荡,使组织内的水份汽化,蛋白氢键断裂,细胞崩解,从而组织被切开或凝固、血管闭合,在切割组织的同时又达到止血的目的,可以安全凝固5毫米以下的血管及淋巴管。
超声刀相比电刀可以更精准的控制切割与止血动作,同时不会产生烟雾及焦痂而影响手术视野,而对于周围的组织与神经几乎不会造成伤害,没有电流经过人体更不会刺激神经与肌肉组织造成术后自主功能神经伤害等并发症。
在多年的外科手术运用中,发现并超声刀具有能够实现快速、安全、高效的止血,减少了术中失血量,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且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刀头可供不同的手术选择,正因为超声刀的这些优点,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将超声刀应用于咽部手术如扁桃体切除、鼾症手术及头颈部手术如喉癌、颈淋巴结清扫、甲状腺等手术中。
慢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疾病,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采用的是剥离法,但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往往面临手术过程中出血多、术野不清晰、术中止血时间长、术后发生原发性及继发性出血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以至许多医生和患者惧怕做扁桃体手术,据报道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率高达5.50%,部分患者术中及术后止血都相当困难,引起失血过多,甚至危及生命,如何控制术中出血和避免术后出血成为扁桃体手术成功的关键。
黄志纯主任医师介绍说,临床上为了减少扁桃体手术中的术中术后出血问题,许多学者尝试采用电刀切除术、激光切除术、低温等离子射频切除术等希望能替代扁桃体剥离术,但效果并不完全令人满意。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国内率先采用了全程超声刀切除扁桃体,利用超声刀切除扁桃体,术中出血较传统手术方法明显减少,基本可做到无血手术,并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每侧扁桃体切除只需8-10分钟,扁桃体切除后基本无需止血。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使用超声刀对曾患扁桃体周围脓肿或反复多次扁桃体感染需行扁桃体切除者更加有利,此类患者往往因扁桃体与周围组织广泛瘢痕粘连,导致传统术式不易剥离,术中术后出血量增多,手术时间更长,潜在的手术风险增大,而使用超声刀的手术过程中不出血,使这类难做的扁桃体手术相对变得异常简单,术野清楚、干净,从而避免了常规剥离法手术的盲目操作。
治疗鼾症所用的腭咽成形术是扁桃体切除后再进行腭咽成形,传统的术式因此类病人咽部慢性炎症较重,术中出血较多,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亦使用了全程超声刀技术,基本可做到无血手术,术后基本无需止血,不仅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由于术中病人出血少,术后病人恢复快。
黄志纯主任医师指出,疼痛是扁桃体手术后最主要的不适,约2周才能完全恢复。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评分法,比较超声刀组与传统术式组的术后疼痛程度,发现超声刀组术后疼痛程度均轻于传统术式组,这可能与超声刀工作温度低, 使组织水汽化而不是高温凝固坏死。另外,使用超声刀的手术过程中术野清晰,也不需传统术式那样通过强行剥离“撕开”扁桃体与周围组织的连接,超声刀对扁桃体周围组织的损伤小,手术创伤较轻有关。
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除将超声刀应用于咽部手术如扁桃体切除、鼾症手术外,还应用于头颈部手术如喉癌、颈淋巴结清扫、甲状腺肿瘤切除等手术中,传统的头颈部手术主要使用电刀切割,血管钳分离、钳夹、结扎血管和组织,术中往往出血多,有些病人还需要输血,而超声刀集组织分离、止血和切割3种功能于一体, 既安全又易控制, 消除了传统手术中分离、钳夹、切割、结扎过程, 简化了复杂解剖部位的手术操作过程, 不仅在头颈部手术中做到无血手术,术野清晰,缩短了手术时间, 提高了手术效率。而且在美观上,由于超声刀的应用,头颈部手术的切口尤其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切口大为缩小,术后的疼痛也大为减轻。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