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我国血液科医生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的水平,2011 年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制定了2011 版《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现就该指南中的诊断部分进行解读。
徐卫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于2004-2005年和2007-2008 年在英国Leicester大学和德国Ulm 大学留学。江苏省“ 兴卫工程”优秀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333 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培养对象,《中华血液学杂志》和《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编委,江苏省输血协会理事。具有20余年血液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发表论文60 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
为提高我国血液科医生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的水平,2011 年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制定了2011 版《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现就该指南中的诊断部分进行解读。
对于CLL的认识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但直到1988 年和1989 年才分别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CLL 工作组(NCI-WG)和国际CLL 工作组(IW-CLL)制定了统一的诊断标准,并于1996 年由NCI-WG 进行了修订。此外,2004 年英国CLL 协作组代表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CSH)提出了免疫表型积分系统的CLL诊断标准。从这些标准的演变来看,免疫表型分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骨髓检查已经不是典型CLL 诊断的必需条件。由于免疫表型积分系统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性较强,现已被大多数机构广泛采用。2008年IW-CLL与1996年NCI-WG修订版的部分专家,联合发表了新的CLL 诊断标准,该标准强调CLL 专指B-CLL,而以往所谓的T-CLL 目前归为T细胞幼淋细胞白血病(小细胞型)。
关于诊断标准
1. 由于认识到T细胞反应性增多会影响淋巴细胞计数,从而影响CLL的诊断,故CLL诊断要求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而非以往的淋巴细胞总数≥ 5.0×109/L),且持续≥3个月(如具有典型的CLL免疫表型、形态学等特征,则时间长短对CLL的诊断意义似乎不是太大)。值得注意的是,B淋巴细胞数是指CD19+细胞数,不是CD5+ CD19+细胞或克隆性B细胞,不同的单抗、不同的荧光素及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的B细胞数可能不同,目前国际上尚缺乏共识;外周血B淋巴细胞必须经流式细胞仪确认为克隆性,即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免疫球蛋白(sIg)的κ或λ轻链(κ:λ > 3 : 1或< 0.3 : 1),sIg阴性的CD19+细胞>25%也支持克隆性。
外周血涂片的形态学特征为成熟样小淋巴细胞(观察CLL 细胞形态学外周血涂片优于骨髓涂片),这些细胞可能混有大而不典型的细胞、分裂细胞或最多不超过55%的幼淋细胞。如果外周血幼淋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55%则诊断为幼淋细胞白血病(PLL);介于10%~54%时诊断为CLL/PL(CLL的一种变异型)。淋巴瘤细胞与幼淋细胞形态学难以鉴别,对“ 幼淋细胞”比例较高的患者应注意与套细胞淋巴瘤(MCL)等白血病期淋巴瘤相鉴别。涂抹细胞(smudge cell)也是CLL 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其他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CLPD)相对少见,且>30%是预后好的标志。另外,形态学成熟淋巴细胞必须得到流式细胞术的支持,即sIg+,CD34、TdT等早期标志阳性可排除CLL 诊断,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骨髓细胞形态学及骨髓活检、分子遗传学检查、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突变状态、ZAP-70、CD38及某些血清学检查,虽然具有一定的预后意义,但均非诊断的必需条件。患者存在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时,应行骨髓涂片及活检明确血细胞减少的原因。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