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任全科医学科主任前,祝墡珠是一位优秀的重症监护室(ICU)医生,刚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升了教授。为何会在50岁时放弃ICU而选择全科?祝墡珠笑着说,“这个要去问我们的老院长杨秉辉了,我被他骗去了”。继而感叹,“你们其实应该去采访杨院长,全科医学有今天,他功不可没。”
“钱可以退,可面子也就退掉了。 一定要坚持下去,我相信,将来一定会好的。”
在担任全科医学科主任前,祝墡珠是一位优秀的重症监护室(ICU)医生,刚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升了教授。为何会在50岁时放弃ICU而选择全科?
祝墡珠笑着说,“这个要去问我们的老院长杨秉辉了,我被他骗去了”。继而感叹,“你们其实应该去采访杨院长,全科医学有今天,他功不可没。”
杨秉辉,中国全科医学的倡导者之一,中山医院前任院长,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1994年,时任医院院长的他倡议并一手组建了全科医学科。杨院长说,建科之初,医院同仁的意见并不统一,“我们是三级医院,都是要当专家的,搞全科有什么前途?”甚至给副主任的“头衔”也留不住医生,还是要回去当专科医生。跟新来的医生提去全科,人家反问,什么叫全科?“虽然我以权谋公建了这个科,但确实很难。”
杨秉辉说,全科医学科面临的第一个难关是医生注册的专业问题。卫生局认为三级医院没有全科医生的岗位,这个科室的医生隶属哪个专业,不知道。在社区建立的医疗站点虽受群众欢迎,却很快被上级叫停,“三级医院的医生就好好搞高精尖技术,不要和社区医生抢饭碗。”
杨秉辉看中了内科基础扎实全面的祝墡珠,“她很敬业,有很强的事业心、很好的组织能力。”他对祝墡珠赞誉有加,“她的管理能力可以做一位院长,而不只是科主任。”现任中山医院院长、血管外科专家王玉琦也说,“工作交给她,就放心了,方方面面她都能摆平。”
杨秉辉说,“我找她谈,她回答了一句‘好的呀’就去了。”
“就这么简单?”
杨秉辉笑了,“我知道你们记者写稿子喜欢有波折,最好考虑很久,有点思想斗争,但她真的没有。”
祝墡珠给科室带来了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科研经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的中国全科医生培养计划。由杨秉辉院长牵头、祝墡珠起草、从多份标书中脱颖而出的这份标书,是当时对全科还一无所知的祝墡珠在办公室睡了好多天沙发精心完成的,资助额度为51万美元,旨在为中国免费培养200名符合资质的大学本科毕业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培训由此正式启动。因为不了解职业前景,政府没有将其纳入培训计划,学生培训完毕回当地从事什么工作也不清楚,生源成了培训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
作为农工党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央委员和上海市政协常委,祝墡珠充分利用了这些社会身份去争取生源。第一批CMB项目培训的学生就是她在北京参加农工党中央全会期间“化缘”来的。她在会上遇到了当时的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一把拉住对方,“我给你们培养全科医生吧,我们免费。”
第一次开学只有19名学生,上课的教室破得“就像公社卫生院”,回忆起当初的窘境,祝墡珠笑着说,“杨院长当时找我写CMB的标书,是搞‘诱敌深入’,给了我一个烫手山芋。”
之后的几年,生源仍是主要的问题。有人提出,不要招本科生,招点大专生吧。也有过半玩笑的建议,“这么难,把钱退还给美国人算了。”但祝墡珠说:“钱可以退,可面子也就退掉了。”
“我们的日子慢慢好过了,学生多了,生源不愁了。”
在这样的困境中,祝墡珠从未叫过苦。王院长说:“她搞艰苦奋斗,默默无闻,喜欢当幕后英雄,从来不来麻烦我(笑)。”
祝墡珠找到了自己的老同学、时任上海市卫生局局长的刘俊。谈到这位不久前刚去世的领导,祝墡珠感喟地说,“我应该早点去找他的。”这位上海市全科教育发展的有功之臣给予了祝公式珠鼎力支持,他当即把时任卫生局基层处处长的孙晓明找到办公室,明确指示把本市医科大学生毕业后培训纳入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计划,这是最早一批接受CMB全科培训的沪籍本科生。如今,全科教育在上海早已纳入了市政府和卫生局常规计划。“我们的日子慢慢好过了,学生多了,生源不愁了,其他支持也有了,加上很多省的政策很好,比如河北,对培训人员的工资给予全额发放,我们开始挑选学生了。”
这批学生如今都活跃在社区医疗的一线,大多已成为社区中心的骨干,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如静安区江宁街道社区卫生中心的龚伶伶院长。再如石门二路社区卫生中心的刘春晖医生,这位经全科医学培养的第一位在社区工作、获得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的医生,在祝墡珠亲自指导下完成的科研课题在2011年度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社区卫生奖。还有的学生如今已作为全科医生在香港执业。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