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梭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大剂量、不恰当地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破环了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此时艰难梭菌乘虚而入,造成水样腹泻及伪膜性肠炎等。针对反复发作的艰难梭菌感染(CDI),多个国家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微生态治疗,把来自于健康供者粪便的正常菌群移入患者体内,以此来恢复患者的肠道生态系统平衡
艰难梭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大剂量、不恰当地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破环了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此时艰难梭菌乘虚而入,造成水样腹泻及伪膜性肠炎等。针对反复发作的艰难梭菌感染(CDI),多个国家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微生态治疗,把来自于健康供者粪便的正常菌群移入患者体内,以此来恢复患者的肠道生态系统平衡(图)。
12月8日,《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在线发表芬兰学者的研究显示,通过结肠镜行粪便移植,能够有效治疗复发性CDI。在本期《消化·肝病周刊》的D2~D3版,我们简要介绍该项研究,并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作点评,敬请关注。
■ 背景
与经鼻胃管途径相比,经结肠镜粪便移植的操作舒适度较高,移植细菌在到达结肠的过程中不易遭到破坏。再者,采用结肠镜来进行粪便移植,还能同时对长期腹泻的病因进行鉴别诊断,如除外炎性肠病,检查是否存在结肠憩室和结肠癌等。
最后,移植前的肠道灌洗还可减少结肠内容物,从而有利于移植后结肠菌群的恢复。
■ 研究简介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了70例因反复发作的CDI而接受粪便移植的患者。移植12周后,所有非027型CDI患者症状消失,在36例027型CDI患者中,32例有疗效,4例无反应者既往病情严重,存在长期腹泻或共病,最终因结肠炎死亡。
移植1年后,4例最初获得不错疗效的患者在因其他原因使用抗生素后病情复发,其中2例再次成功接受粪便移植治疗。有10例患者在移植后1年内因其他原因死亡,所有患者移植后均未发现即刻并发症。
027型艰难梭菌感染常与严重腹泻和病情反复相关。在本研究中,027型CDI患者在接受粪便移植后12周内复发率为11%,远低于既往报告的经非达霉素或万古霉素治疗后的复发率(分别为24%和23%)。
4 例因结肠炎死亡的患者在移植前病情已非常严重,粪便移植是作为挽救治疗进行。以往数据显示,CDI 患者30 天总体死亡率最高达23%,该研究死亡率并不高于既往研究,提示粪便移植本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操作。
■ 研究者说
回顾性研究可能倾向于选择更适合某种治疗方式的患者,筛除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从而产生选择偏倚。该回顾性研究产生此类偏倚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样本纳入的是参加研究的所有医疗中心里接受粪便移植治疗的全部患者。
为预防穿孔发生,患者在移植前均接受抗生素治疗,以减轻炎症和穿孔危险。
粪便移植的另一种可能风险是感染性疾病。因此,供者首选患者的亲属、配偶,也可以是其他健康人。所有供者均需要接受一系列健康筛查。虽然经粪便移植而感染疾病的风险明显存在,但所有经过该治疗的患者目前未发现明显的被感染证据。
■ 相关链接
虽然粪便移植的概念听起来让人不太舒服,但目前对这种治疗方法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当患者连续数月经受CDI折磨时。
2011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年会召开,布兰特(Brandt)博士等报告了粪便移植治疗CDI的相关研究。研究纳入77例CDI患者,平均年龄65岁,感染艰难梭菌平均为11个月,接受5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而未见好转。许多患者伴有严重乏力、体重减轻以及每天至少6次腹泻。
研究结果令人振奋:粪便移植治疗后,70例患者腹泻症状消失,另有4例再次接受抗生素治疗而痊愈,2例再次接受粪便移植联合抗生素治疗痊愈,总体治愈率达到了98.7%(76/77例)。移植治疗后,患者平均在6天内腹泻症状消失,有的患者甚至在3天内症状消失。乏力等症状在1个月内消失。
研究中未见并发症和不良事件产生,而且与昂贵的多疗程抗生素治疗相比,粪便移植更具成本效益。
会议还报告了其他相关研究,其结果显示:一般治疗对感染了艰难梭菌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很难有效,导致有的患者在入院90天内不得不接受结肠切除手术。而且感染了艰难梭菌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后感染的几率也较高。
随着对CDI患者实施的粪便移植越来越多,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将该治疗应用于其他疾病,如炎性肠病等。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