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细胞数目异常,其所引发的感染是血液及肿瘤科医师每天都需要面对的临床难题。本专题特邀请三位血液科专业医生,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概论、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鉴别诊断、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预防及治疗策略等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借助他们的经验和思路,为肿瘤医生读者梳理这一临床问题的诊治要点及脉络,解读国际指南,分享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建议。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细胞数目异常,其所引发的感染是血液及肿瘤科医师每天都需要面对的临床难题。本专题特邀请三位血液科专业医生,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概论、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鉴别诊断、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预防及治疗策略等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借助他们的经验和思路,为肿瘤医生读者梳理这一临床问题的诊治要点及脉络,解读国际指南,分享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建议。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定义和分型
传统上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目小于1.5×109/L定义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目前尚无标准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型系统,一般都按照中性粒细胞数目分为轻、中和重度(表1)。
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着不同的感染危险性,例如轻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一般无感染危险,而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又称“中性粒细胞缺乏”或“粒缺”)有着高感染危险,是需要紧急处理的临床急症。
另外,临床上也常常将有着极高感染风险的中性粒细胞数目小于0.2×109/L状态称之为极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感染
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出现感染的危险不仅与粒细胞数目有关,还与骨髓储备功能、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等有关。
循环中的粒细胞只占人体粒细胞总数的3%,绝大多数粒细胞都位于骨髓的储备池、血管壁的边缘池以及组织内。
决定患者是否会出现感染的因素不是循环中的粒细胞数目,而是是否能有足够多的粒细胞迁移到感染部位对抗潜在感染。因此,骨髓储备(即是否具有正常的骨髓增生状态和正常的粒细胞分化成熟)是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是否会发生感染的决定性因素。
骨髓储备功能正常的粒细胞减少症(例如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脾功能亢进等)患者,即使有较低的外周血粒细胞数目(<0.5×109/L)也不会出现感染;骨髓储备功能低的中重度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例如化疗后和骨髓衰竭性疾病等)是感染的高发人群。
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是感染的另一个重要预后因素。有研究显示,持续5天以上的粒细胞<0.2×109/L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接近100%。
感染部位和病原体
感染常见部位有牙龈、188体育平台论坛 黏膜、皮肤和肛周皮肤等,持续重度患者还易出现血行播散感染和肺部感染。
病原学以内源性病原为主,包括来自胃肠道和泌尿道的G-杆菌(假单胞菌为主)以及皮肤的G+杆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真菌(特别是霉菌)也是重度患者的常见病原体。
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一般不容易发生病毒和寄生虫感染。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常见病因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大类:骨髓生成减少;边缘池和循环池分布异常;外周破坏增多。
但是,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评价粒细胞代谢动力学的手段,在实践中很难准确判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具体发病机制。
临床上,我们更习惯使用“先天性”和“获得性”的分类来鉴别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图1)。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思路
诊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第一步是通过外周血涂片和白细胞分类进一步确认经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获得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否准确,例如长期放置后的血液标本,抗凝剂触发的粒细胞聚集和M蛋白血症的影响都会造成假性粒细胞减少。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