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械

自我监测栓塞事件降低49%

作者:多多 整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12-09
导读

         英国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与接受常规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和其他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的患者相比,采用自我监测的患者血栓事件风险显著降低49%。

关键字:  抗凝药物 | 自我检测 

  英国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与接受常规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和其他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的患者相比,采用自我监测的患者血栓事件风险显著降低49%。

  该荟萃分析纳入11项随机试验共6417例患者,比较了接受常规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患者的死亡、首次严重出血事件和首次血栓栓塞事件情况。

inserted image

inserted image

  结果显示,与接受常规治疗者相比,自我监测患者血栓事件风险显著降低,并未显著增加严重出血事件或死亡(表1)。其中,年龄<55岁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获益尤为显著,血栓事件风险显著降低(表2)。甚至在老老年(≥85岁)患者中,亦无显著不良事件发生。研究还显示,接受口服抗凝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测+自我剂量调整)优于患者仅行自我监测,由医生进行剂量调整。该研究12月1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

  ■评论

  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克尔(Paul Kyrle)和艾兴格(Sabine Eichinger)

  该荟萃分析结果提示,与接受常规治疗相比,自我监测组血栓事件风险显著降低;其中,年龄<55岁的患者及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获益尤为显著,其可能的解释为,上述患者血栓事件风险较高,对维生素K拮抗剂等药物治疗更为重视。

  该荟萃分析与最近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Ann Intern Med 2011; 154:472,其结果提示自我监测患者死亡事件显著减少26%,比值比(OR)0.74,95%CI 0.63~0.87]结果不同的是,自我监测患者死亡事件未见显著减少。

  该结果尚不能支持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广泛开展自我监测(一些新型抗凝药无需检测),但可推荐在年龄<55岁或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中采用自我监测和管理方式。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