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PCI术后出血并发症——识别及处理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杨新春 徐立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11-04
导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出血并发症的防治问题是最近的焦点话题。在短短1个月内,欧美最重要心血管杂志和学会几乎同时发表PCI出血并发症的相关文件。

关键字:  PCI | 出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出血并发症的防治问题是最近的焦点话题。在短短1个月内,欧美最重要心血管杂志和学会几乎同时发表PCI出血并发症的相关文件。

  《循环》(Circulaion)杂志率先刊出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制定的出血标准,旨在规范临床研究对出血终点事件的评价(表,Circulaion 2011, 123: 2736)。

inserted image

  几乎同时,《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布PCI术后出血并发症的三类规避策略(J Am Coll Cardiol 2011, 58: 1)。

  随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表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和PCI相关出血并发症的专家立场文件,并对BARC出血标准作了回应。这是继2007年ESC非ST段抬高ACS指南强调重视出血并发症之后,欧美学术界再次高度重申出血并发症防治的重要性。

  术后出血对预后的影响

  不同临床研究中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不同,除了与出血事件定义和标准不同有关之外,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不同研究中受试人群基线状态、随访时间、出血事件报告时间、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比例不同等。

  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的患者临床预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ACUITY研究(随机设计)30天随访结果显示,与无出血者相比,发生严重出血事件患者的死亡、心肌梗死、计划外血运重建、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显著升高。注册研究结果显示了同样的结果。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加医疗费用,既往研究显示,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患者的医疗费用是无出血患者的5倍。出血并发症与远期预后不良也有关。荟萃分析发现,30天内的出血并发症是1年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风险比高于30天内心肌梗死和年龄等其他因素。

inserted image

  出血并发症导致临床预后不良的原因为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结果(图)。出血可造成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甚至失血性休克,直接导致缺血和危及生命;可导致严重贫血,影响红细胞携氧能力,加重心肌缺血;导致交感张力增高;严重出血者的输血治疗可导致炎症反应,继发血管收缩和血小板活化;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或降低抗栓强度,或导致继发支架血栓形成和血管血栓事件发生。

  出血高危患者的识别

  高龄、女性、低体重和肾功能不全是较为肯定的预测因素。

  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药物代谢减慢,合并其他系统病变较多,易发生出血事件。在REPLACE-2研究(随机设计)中,75岁以上和小于75岁患者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和2.7%。

  女性体重较小,血管较细,肌酐清除率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男性。在GRACE研究(前瞻性设计)中,女性在住院期间的严重出血风险较男性高出了43%。

  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易出现药物过量和蓄积现象,加之此类患者的外周血管病变多较为严重,是出血并发症的高危人群。此外,不同临床研究还提示可能的危险因素有贫血、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高血压、ST段抬高心肌梗死、出血性疾病史、应用静脉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GPI)和急诊介入治疗等。

  基因多态性导致患者对抗栓药物的高反应,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中,部分细胞色素P450和维生素K环氧化酶还原酶的基因变异体携带者,容易出现对华法林高反应性的现象,导致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增高;在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中,也存在类似情况。

  目前基因监测指导下的抗栓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距离应用于临床筛选高危患者为时过早。

  出血后处理原则

  对于已经发生出血并发症的患者,医生应首先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立即查血型,必要时做好配血准备;根据病情,考虑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出血部位和程度;立即建立有效静脉输液通道,结合患者心功能状态,必要时监测血液动力学,快速补充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求助专科处理,积极寻求合适的介入治疗、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的机会。

  在PCI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处理过程中,最大特殊之处在于如何平衡出血和血栓形成的矛盾。对于出血患者,应尽量避免全身性应用止血药物;是否须停用抗栓药物,没有一家指南给出明确指导,所谓的分层策略(如Rockall积分)并不能完全反映错综复杂的临床实际情况。

  干预措施应是基于患者临床实际情况(血液动力学状态)、出血状况(出血速度和程度、局部可压迫血肿还是危及生命的颅内出血?)、评价停药后可能出现支架内血栓的可能性(单支架还是长支架?)、支架血栓形成后的临床预后(小分支支架还是左主干支架?)的各方面权衡结果。必要时医生可考虑停用一种或全部抗栓药物;但应争取在出血情况趋于稳定时尽快恢复,恢复时机可参考药物半衰期,如有可能,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应在停药后1周内逐步恢复。

  全血或红细胞输注可快速纠正贫血、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尤其适用于已出现低血压状态和休克的患者。然而,在血红蛋白水平并不很低的情况下,通过红细胞输注改善氧合作用并不能提高存活率。

  输血的不良作用值得重视,输血可能导致炎症反应、促使血小板聚集和活化以及血管收缩、氧供和一氧化氮输送能力失调、增加感染机会、诱发加重心功能不全等。目前学术界不主张对出血不严重、血液动力学稳定、红细胞压积>25%或血红蛋白>8 g/dl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