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百多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自1901年开始,一年一度颁发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简称诺奖)较为完整地记述了上世纪至今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
4.诺奖崎岖之路:肿瘤学与病毒研究
人们很早就认识了癌症。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痛苦促使科学家们不断寻求癌症的病因以及对抗这种恶魔的方法。但,肿瘤学领域的诺奖之旅却并不顺利。
肿瘤学首项诺奖竟是个错误
1907年,丹麦人菲比格(Fibiger)声称发现了一种线虫,该寄生虫可导致小鼠发生胃癌。由此,人们认为癌症的病因似乎被找到了,微生物致癌学说一度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1926年,菲比格凭此发现获得了诺奖。然而,这次颁奖后来却被证实是一个错误。菲比格发现的小鼠“胃癌”实际上并非癌症,而是寄生虫感染合并维生素A缺乏所致的症状。肿瘤学研究者斩获诺奖之旅出师不利。
这次错误的授奖使诺奖评审委员会对肿瘤学成果的评估变得小心谨慎。尽管美国人劳斯(Rous)在1911年就发现了某些肿瘤的“传染性”(其实为病毒所致),但直到1966年,他才因发现致癌病毒而获得了诺奖,前后竟花费了55年!当然,在这期间,有关病毒的研究成果早已得到了多次承认,像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1954),病毒合成的基因控制(1965)等。
乐观坚持终成就诺奖
此后,病毒学的研究仍然成果斐然,例如病毒的增殖机制和基因结构(1969)、病毒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1975)、库鲁病(编者注:一种退行性神经疾病,其是人类首个发现的朊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病因和乙肝病毒的发现(1976)、艾滋病毒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发现(2008)等。
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发现宫颈癌与HPV之间关系的豪森(Hausen)博士。起初,他的工作并不为人所理解,与他同时期曾从事同一领域研究的其他学者纷纷离开该领域,并断言继续研究HPV是没有出路的。然而,他仍旧乐观坚持,最终由他发现的数个HPV亚型终于被证明与宫颈癌密切相关。正是由于他的贡献,人们才得到了第一种癌症疫苗:宫颈癌疫苗。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