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

诺奖110年:光彩洋溢的道路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赵轶国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10-14
导读

         近一百多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自1901年开始,一年一度颁发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简称诺奖)较为完整地记述了上世纪至今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

 

  2.诺奖探索之路:医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

  物理及化学等手段的介入

  1922年的诺奖被授予了希尔(Hill)和梅耶霍夫(Meyerhof)。两人获奖的成果是,分别以不同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肌肉收缩的生理。从肌肉收缩产热的规律出发,希尔测定了肌肉在不同运动时相的产热量,从而推断出肌肉运动后氧债的存在和乳酸氧化的可能性;梅耶霍夫则从测定肌肉收缩时氧耗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乳酸的产生和去路。

  两位学者一个以物理方法研究生理现象,另一个则以化学手段对生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最终结果却是殊途同归、相互印证。这可谓物理学和化学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的绝好例子。

inserted image

  1924年,荷兰科学家爱因托芬(Einthoven)以发明心电图而获得诺奖。其实,爱因托芬发明的并非心电图机,而是一个高灵敏性的弦线式电流计。有了这种电流计,体表的微弱电流变化才能够被记录下来。爱因托芬将其应用于人体,并初步解释了心电图波形的某些意义,从此后电生理学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随后,神经冲动的化学性传导(1936)、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结构和功能(1950)、糖原等能源物质的催化转化(1947)等类似的研究手段和成果纷纷登上诺贝尔领奖台。学科交叉丰富了医学的研究内容,同时也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较之既往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传统的医学研究亦有重大突破

  在上世纪前半叶,除上述物理及化学等自然科学的介入对医学发展的推动外,单纯的医学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例如胰岛素(1923)、不同种类的维生素(1929、1937、1943等)、血型(1930)等的发现,神经元(1932)和不同种类神经纤维功能(1944)的研究等。而这些成果至今在临床上依旧发挥着重大作用。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